(七)实施企业创新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按照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化的要求,鼓励企业加强技改,按照行业新标准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到技术高新化、装备大型化、产品规模化、营销品牌化,延伸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把技术创新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重点建立企业新技术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重点产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引导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活动,加快新技术运用和新产品开发速度,支持企业实施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为主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和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在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节能降耗、防治污染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技术推广项目,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营销电子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八)强化协作共赢,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必须加速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不断拓展工业企业发展空间。紧紧围绕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建筑建材、城市建设等重点,坚持“一要有实力,二要有技术,三要有信誉,四要有社会责任感”的原则,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特别是加强与省内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整合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帮助企业重点研究和解决好土地征用、银行贷款、环评与节能等问题,扶优扶强产业龙头,形成产业链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州骨干企业集团化发展。
(九)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加快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州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好非公经济及各类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费征收、土地使用、对外合作、维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产业和行业外,一律向民营经济开放。认真贯彻落实《
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集中力量重点实施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成长。认真贯彻《云南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建立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村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服务体系,实施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技术进步推进工程、吸纳农村劳动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