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七产业。把三七产业作为全州最重要的生物产业来培育,构建国家级和国际型的三七GAP和有机三七原料种植基地,权威性的三七研发中心,具有影响力和现代化的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三七原料药提取和产成品加工基地。进一步加快GAP基地建设,提高三七原料的质量;加强三七产业园区建设,以三七产业园区为平台,进一步加大对特安呐、金泰得、金不换、七花药业等重点三七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省内外知名的生物制药企业,培育一批新兴企业,大力开发三七药品和保健食品,发展三七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建立以企业为主的三七科研和产品研发体系,加强三七新产品研发,加快产品二次开发和升级换代,提高三七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整合完善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三七及三七系列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做强做大三七产业。力争“十一五”期内培育1-2个产值上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3-5个产值上亿元的中型三七加工企业。到2010年三七产业年产值达30亿元、增加值13亿元。
(三)电力产业。“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水能资源开发力度,加快电源点建设,扩大电力装机容量,提高电力保障能力。抓紧在建电站建设,招商引资,新建一批小型电站,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州新增电力装机100万Kw,到“十一五”末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60万Kw以上。同时,加强龙头水库建设,增强枯峰调节能力,挖掘发电潜力,提高发电量。积极寻找新的电源点,做好新电源点建设规划,为持续提高电力装机容量做好基础工作。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引导和推进全州电力行业整合。加强电网建设,积极配合云南电网公司加快云电送粤南通道500Kv线路和对越送电220Kv线路的建设,并在文山境内建设500Kv变电站;完善对外联网规划,实现同大网、大电的连接。进一步完善州内220Kv、110Kv骨干电网和35Kv配电电网及电站接入系统建设,为全州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大发展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保障。到2010年电力产业年产值达40亿元、增加值20亿元。
(四)乙炔化工产业。主要根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135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
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发改产业〔2006〕699号)和省经委关于“十一五”期间矿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抓住国家和省加大煤化工产业和电石行业结构调整力度的机遇,依托文山煤炭资源,发挥文山紧邻煤化工产品主要消费地东部沿海地区和交通便捷的有利条件,用好国家对“具有独立运行的小水电及矿产资源条件的国家认定贫困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以普阳煤业公司为主,加强同省内外煤化工企业的合作,重点抓好普阳煤矿年产150万吨煤技改工程,建设普阳3×5万Kw煤矸石电站,在一期年产20万吨电石建成投产的基础上再新建二期年产20万吨电石工程及年产20万吨PVC、年产20万吨烧碱项目,构建矿电结合,以电石为起点,烧碱、PVC为核心的产业基础,延伸发展多种基础原料、新型合成材料及型材加工、“三废”利用产品组成的产业链。到2010年乙炔化工产业年产值达42亿元、增加值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