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文山州工业化正处于从准备期向初期过渡的原始积累阶段,经过“十五”以来的发展,全州工业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十一五”期间,是文山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州工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工业规划,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营造环境、扩大开放,突出“文砚平”核心区域,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加强节能降耗、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全州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着力实施一批大项目,培育壮大矿业、三七、电力、乙炔化工、烤烟、建材、农特产品加工、林纸浆“八大产业”,努力推动全州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
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全州八大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0%以上;工业经济提供财政税收占比达到70%左右;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4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
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 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委出台的铁合金、铝工业、水泥、电力、电石等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及战后恢复建设地区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结合我州的工业发展需要及资源和区位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州将以矿业、三七、电力、乙炔化工、烤烟、建材、农特产品加工、林纸浆“八大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矿产业。以铝、锌锡铟、锰铁合金、锑金钨为重点,把矿产业发展成为全州产业链最长、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支撑产业。一是铝业。依托州内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引进云南铝业集团等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实力都比较雄厚的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和深度开发。“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期80万吨(力争120万吨)氧化铝生产项目及与之相配套的采、选工程和二期40万吨电解铝生产项目。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争取在“十一五”末或“十二五”初启动铝型材加工项目,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引进高精铝板、带、箔及高速薄带和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等高附加值铝产品生产项目,确保“十一五”期内全州铝业年产值达到40亿元,增加值15亿元。二是锌锡铟产业。整合资源,以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组织开发,“做好锡、做大锌、做强铟”,到“十一五”末达到年产10万吨锌(力争15万吨)、8000吨锡、60吨铟的生产规模,年产值达50亿元,增加值20亿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引进、开发锌、铟深度加工项目,重点发展铟锡氧化物ITO粉、ITO靶材等精深产品生产,把文山建成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铟深度加工基地。三是锰铁合金产业。严格执行国家《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建12500千伏安以下及12500千伏安以上但环境保护、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工艺装备等达不到准入要求的铁合金矿热电炉项目,以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促进工艺装备升级,重点支持斗南锰业公司10万吨锰铁合金生产线技改等重点工程项目,推进铁合金电炉大型化、密闭化、自动化,力争“十一五”期内在全州形成年产60万吨中低碳锰铁合金的生产规模,实现年产值40亿元,增加值14亿元。同时,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通过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中化、大型化、基地化发展。在合理开发利用州内矿产资源的情况下,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邻国越南投资办矿,建立原料基地。四是锑金钨产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关于加强钨锡锑行业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钨、锑矿山开采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的治理整顿力度,重点支持木利锑业公司、文冶公司、麻栗坡钨业公司等重点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和资源综合利用,做大钨业和锑业,在“十一五”期内形成年产1万吨钨、2万吨锑的生产能力;以广南、富宁两县为主,形成年产黄金3吨的生产能力。钨锑金年产值达30亿元,增加值13亿元。州成立矿产资源风险勘探投资公司,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将矿权掌握在政府手中,由政府统一调控,把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配置,推进资源的规模开发和精深开发,实现资源开发对文山发展贡献的最大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州、县政府要对所有矿产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审批,实现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到2010年矿产业年产值达160亿元、增加值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