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十五”期间,全市商品购买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9亿元,是2000年的1.65倍,年均增长10.6%,高出“十五”计划1.6个百分点。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8.01亿元,是2000年的2.09倍,年均增长15.9%。其中,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47亿元,比2000年增长88%,平均每年增长13.5%;城镇居民在外饮食年人均消费由2000年的307.3元提高到2005年的561元。
市场建设规模扩大。 “十五”期间,我市市场改造力度加大,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市场的规模和档次得到了快速提升。“十五”末,全市各类市场240多个,年成交额达80亿元。完成了二马路、太平街等骑路市场的改造和蔬菜批发市场的改制。冷冻批发市场、瑶海家具城、光彩大市场等一批区域性市场建成营业。成功引进通成国贸广场、浙江路桥日用品商城等一批大的商贸项目,河北商贸区建设已具雏形。家乐福、沃尔玛、物美、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国生电器等知名企业成功入驻我市。超市连锁经营、专营专卖等新型经营业态快速发展。百大、华运、丰原大药房、绿十字医药、天洋家电等连锁经营店发展到170多家,服务网点正向县、乡、村延伸。农产品流通快速便捷,三县花生、棉花、西瓜、水产品、粮食等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效益明显。
物流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拥有物流运输企业近200家,其中民营企业98家。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功能得到加强,百大、华运、物美、世纪联华、上海华联、天洋等企业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并逐步向社会开放,百大、华运的配送业务已扩展到周边地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具雏形,位于淮上区的现代物流园区已经具备初级的第三方物流形态。依托大型批发市场需求而兴起的商贸物流不断发展,光彩大市场成立了光彩物流公司,光彩二期工程将建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
金融保险业稳健发展。2005年末,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比2000年增长51.4%,年均增长8.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31.39亿元和224.11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93.4%和65%。保险业也较好地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保费收入8.6亿元,增长9.3%,其中财产险1.5亿元,寿险7.1亿元。全市保险机构已发展到13家。培育了建投公司、城投公司、高投公司、交投公司等融资平台。促成丰原药业、方兴科技、安徽水利成功上市。金融保险业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点支持了高速公路网、天然气网、电网改造、机场搬迁、港口、经济开发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批国有企业成功改制。金融服务已渗透到住房、汽车、旅游、教育、医保等个人消费领域。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增加值7.43亿元,比2000年增长55.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3%。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21.2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是2000年的4.5倍,年均增长34.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135万平方米和63.4万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272.9万平方米和115.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00%和82.2%。全市房屋销售面积110.4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1.85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521%和373%,年均增长分别为39%和30.1%。物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全市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到近80家,物业管理面积600多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600余人,管理小区110多个,物业管理面积进一步扩大,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