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对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支持;
(2)积极支持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组建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市玻璃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鼓励和支持碳纤维、空气压缩机、滤清器等优势行业积极筹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加强对规模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2.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思路: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思想,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化配置、开发共享,制度先进、管理科学的原则,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鼓励地方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增强全市创新服务能力。
工作重点:
(1)加快现有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软硬件建设,为科技创业人员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孵化作用;扩建5万平方米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争取创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鼓励引导各县、区整合资源,创建各具特色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2)建设全国专利技术(蚌埠)展示交易中心,使之成为我省乃至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的集散地,为我市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科技创新信息;
(3)加强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服务能力建设,及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准确、全面的科技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增强转制科研机构服务能力,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专利、标准、政策等技术服务;
(5)进一步完善网上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6)培育、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7)通过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从事科技中介服务工作。
3.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
发展思路: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种长期、稳定、互利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尤其要加强与本市、合肥、上海、江苏、浙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实现与长三角的科技融合,构建“两淮一蚌”科技创新合作框架,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优势企业要积极与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建立行业研发中心,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进一步确定行业引领地位。
工作重点:
(1)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机制,着力解决产学研结合中的重点和难点;
(2)建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人才、技术、成果、科研仪器设备数据库,并建立门户网站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3)以项目为纽带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互惠互利双赢合作机制。
(五)信息化建设工程
发展思路: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农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作重点:
1.制造业信息化。进一步加大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管理水平;推动电子商务的开展,扩展企业营销渠道,开展网上交易、结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