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州、市)地税局
代码参数:本级工作人员代码、岗位权限的采集、设置;本级工商局机关代码的采集、设置;银行种类代码(包括银行名称)的采集、设置;本级地税局发票库房代码的采集、设置;发票缴销期限设置;税务登记证字轨设置;文书经办岗位、审批岗位设置;文书审批流程设置;文书审批期限设置;征收项目代码采集、设置;征收品目代码采集、设置;预算款代码、预算项代码、预算科目代码及对照关系采集、设置;预算分配比例代码采集、设置;收款国库代码采集、设置。
动态数据:发票期初库存采集;税收票证期初库存的采集。
(三)县(市、区)地税局
代码参数:本级工作人员代码、岗位权限的采集、设置;县(市、区)级工商局机关代码的采集、设置;街道(乡、镇)代码的采集、设置;银行种类代码(包括银行名称)的采集、设置;所在市场代码的采集、设置;片(类)区名称及对应的税收管理员的采集;本级地税局发票库房代码的采集、设置;发票发售柜台与操作员对照关系的采集、设置;发票监控条件的采集、设置;文书经办岗位、审批岗位设置;文书审批流程设置;文书审批期限设置;收款国库代码采集、设置。
动态数据:本级发票期初库存的采集;税务机关认定非正常户信息(包括其欠税信息、未缴销发票信息、未接受处理或处罚信息)的采集;纳税人期初欠税数、预缴税款、多缴税金、待解税金、在途税金的采集;税收会计明细账(辅助账、登记簿)期初余额的采集;税收会计分户账期初余额的采集;税收票证期初库存的采集。
静态数据:税务登记信息(单位纳税人、临时税务登记纳税人、个体经营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扣缴税款登记);报验登记信息;纳税人房产、土地、车船信息;自然人信息;纳税人发票核定信息;纳税人特殊资格认定信息;委托代征税款协议信息;减免税信息;纳税人应缴税种(款)核定信息;停歇业申请审批信息;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信息;安置残疾人(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军人家属、高校毕业生等)信息;纳税人其他基础信息等。
四、综合征管软件数据准备工作流程及方法
数据准备工作流程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录入、数据复核、资料归档五个环节。每个环节按照工作要求和标准完成后,才能将数据准备资料向下一环节移送传递。
各级地税局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职责、权限准备数据信息。第一步,由采集人采集信息后,填制纸质数据采集表,签字确认,移交下一环节;第二步,审核人对接受的纸质数据采集表及附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签字确认后,移交下一环节;第三步,数据录入人员将接收的纸质数据采集表信息录入综合征管软件,将已录入的数据采集表移交下一环节;第四步,复核人员将数据采集表信息与录入信息进行核对后,移交下一环节;第五步,资料整理人员对接收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