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办学。强化政府统筹职能,因势利导,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推进职业教育的区域整合、总体优化,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使全市整合后的 80 所中等职业学校各具特色。一定区域内的各类职业院校要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共同培养。鼓励创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有条件的区要以示范性职业院校为龙头、重点职业院校为骨干、行业企业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组建以专业为纽带的区职业教育集团,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五)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把职业教育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国外知名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举办高水平的独立职业教育机构,或开办专业课程、共建科研机构和实训基地;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引进先进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参与国际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竞争;拓展职业院校毕业生到海外实习、就业和留学深造的渠道,促进国际劳务输出;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境外培训工作,有计划地聘请外籍教师到我市职业教育机构任教。
四、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单纯重视学历教育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重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行动计划,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 15 个中等职业、4 个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标准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