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各类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全市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提高到 25% 左右,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不低于 5% ;实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提高其创业能力和文化素质,每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6 万人以上(其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 2 万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4 万人),农村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 100% 接受职业培训;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12 万人次以上;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计划”,每年开展城镇在岗职工培训 10 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培训 5 万人次以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五项工程”
(一)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制订“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 2 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 45 所中等职业学校。扶持建设 2 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 10 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带动全市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二)远城区职教中心建设工程。每个远城区重点办好 1 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以其为龙头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使之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有关区要把职教中心建设与普通高中建设摆在同等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远城区职教中心建设给予扶持。
(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在重点领域建成 10 个国家级、20 个省级具有鲜明专业特色、设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满足职业院校实训需要,并逐步成为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一体化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加快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步伐,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
(四)社区职业教育网络建设工程。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区职业教育网络。将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体设施向社区开放,形成以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居委会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职业教育网络。远城区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教育资源,发挥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发展乡镇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形成以区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职业教育中心为骨干、村级教学培训点等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网络。“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 10 个社区职业教育学院、3 个国家级社区职业教育实验区、50 个乡镇(街道)社区职业教育中心。大力开展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