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的通知


  107、大力实施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确保完成1000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落实情况:除沛县完成30%左右外,其他县(市)场地建设已全部建成,器材招标正在进行,力争10月份建成。

  108、开展“十一五”人口和谐发展先进县(市)区、镇和村(社区)创建活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牵头单位:市人口和计生委。

  落实情况: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指导意见,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各项创建措施的落实。目前,各地创建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协作,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109、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牵头单位:市人口和计生委。

  落实情况:通过严格发放奖励扶助金,积极开展救助活动,稳妥地开展中考加分工作,推行一次性奖励工作,开展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优惠专项检查,完善了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

  110、坚决遏制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趋势。牵头单位:市人口和计生委。
  落实情况: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05年的126.7持续下降至今年1-5月份的117左右。

  111、继续实施“青山、绿水、蓝天”工程,进一步巩固创模成果。以水和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各地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水泥、造纸、电力企业的环境监管,切实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落实情况:南水北调及淮河流域治污工程建设超额完成了计划要求的目标任务。淘汰了全部的石灰法制浆工艺生产线,拆除了石灰法制浆设备。全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9个国控断面已有8个断面水质基本达标。全市10个万吨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整治考核达标,顺利通过省厅考核验收。强化大气污染源治理,严格总量控制,关闭了11家污染严重、逾期未完成限改任务的企业,对7家超标排放、治理进度缓慢的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对12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将所有燃煤电厂未上脱硫设施的机组全部纳入“十一五”期间重点脱硫项目,严格脱硫计划跟踪监督,及时掌握工程进度,有效地推动了脱硫计划的实施。加大对水泥和铁合金行业治理情况的检查、监督,目前全市水泥生产企业立窑都安装了大布袋除尘设施,铁合金企业基本符合准入要求。

  112、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尾水导流项目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刘山、解台、蔺家坝站及骆马湖水资源控制工程,年度投资2.34亿元;尾水导流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牵头单位:市南水北调办公室。

  落实情况:至6月底已完成年度投资9145万元。目前四座在建工程进展顺利,其中刘山、解台泵站和骆马湖水资源控制工程已于今年汛前通过水下验收,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正利用各种形式积极汇报,争取尾水导流项目工程尽快立项开工。

  113、推进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起步实施湖西大堤及西股引河工程、中运河、骆马湖治理工程及新沂河二期工程,年度投资2.6亿元。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落实情况: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建设顺利,湖西大堤顺堤河河道开挖完成土方41万方,堤防清基、备土已基本完成。西股引河工程实施仍在积极进展中,中运河、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可研报告已批复。

  114、加大对市区周边山区的绿化力度,今年完成7000亩山区绿化任务。牵头单位:市林牧渔业局。

  落实情况:市区山地绿化工程4月30日全面完成栽植任务,林木成活率85%以上。机场路绿化续建补植总面积3380亩,除睢宁县安徽地段98亩外,4月30日全面完成栽植任务,苗木成活率90%以上。

  115、深入开展以“六清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创建成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4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落实情况:完善了全市10类36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各区域界定工作,编制上报了《徐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6-2010年)》和《徐州市2007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指导14个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积极争取5个村的省环保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资金,每村20万元;督导完成维维集团万头良种乳牛场沼气发电生态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全市114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已有40个村建成市级生态村,21个村基本达到省级生态村标准,经省环保厅审查,拟命名我市省级生态村十多个,提前完成年度生态村创建目标任务。

  116、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进土地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国有土地收储制度,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建立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机制。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落实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区土地储备运作方式的意见》,创新市区土地储备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运作,在土地资产经营、运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上半年,市区共挂牌成交土地23宗、2992亩,成交出让金29.9亿元。有序推进矿产资源整合,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重点抓好提高投资强度、加快建设进度、增加厂房高度、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和健全批后跟踪管理制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117、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新一轮“平安徐州”建设。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

  落实情况:修订了“法治徐州合格镇(街道)”、“法治徐州示范单位”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组织开展创建情况的明查暗访活动,在县(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镇(街道)、村(社区)四个层面全面推进法治徐州建设。

  118、大力开展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力争建成全覆盖的社会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体系。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落实情况:相继开展了打击入室盗窃、扒窃犯罪、打击车匪路霸、治理自行车被盗、卡点百日破案竞赛等专项行动,组织了4次“春雷”集中清查行动。以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为载体,加强社会治安监控体系建设,狠抓全警科技应用,提高了公安工作信息化水平。通过整合防控力量、建强治安卡口、完善协作机制等,构筑具有徐州特色的全天候、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119、大力实施“五五”普法规划,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司法局。

  落实情况:成立了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协调指导办公室,下发了《徐州市2007年度法制宣传工作意见》,强化对全市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截至6月底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成立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和办事机构,按照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村和农民、农民工、企业等各个层面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截至6月底,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157件,比上年同期增加1950件;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法律咨询、社区送法、监狱送法30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20万人次,发放法律援助卡(联系卡)和相关宣传资料100万余份,切实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