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五)着力推动工业集聚,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以淮南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工业园、凤台经济开发区、大通工业集聚区等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一批特色明显、关联配套、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发展智能化矿用安全监控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推动电子工业园建设;生产高档卷烟纸和文化纸,打造景兴纸业工业园;依托东辰集团,发展矿用配套产品,建设东辰综合工业园。

  (六)着力发挥产业优势,协调发展六大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煤、电、化三大基地建设速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汽车零部件、光纤光缆、乳制品、豆制品、精毛纺加工、汽车内饰材料和生物药物研发生产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发展的融合互动。

  (七)着力抓好节能降耗,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努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重点耗能行业、企业的资源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组织开展好煤、电、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及领域的节能工作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建立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节能统计系统,与各县区、市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积极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各项减免税优惠政策,大力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展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积极整合资源,重点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等综合利用,加快建设以煤矸石、粉煤灰利用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

  (八)着力提升民营工业,加快地方工业发展。牢固树立工业强县(区)理念,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县区经济发展。把全民创业与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在推动全民创业中发展民营工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工业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壮大一批民营企业“小巨人”。加快农产品深加工和科技型、环保型、外向型中小企业发展,带动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发展咨询、投资服务等中介服务体系。切实解决民营工业企业在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权益保护、信息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营造促进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保障措施

  (九)加大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投入。把精力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集中,全力发展工业经济。市本级设立“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并随地方财政收入提高逐步增加,且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以及表彰奖励等。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