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示范带动,由点带面。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基础较差、又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必须走示范带动的路子,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选择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办事处)进行试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推广。
(二)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农业部门要紧紧抓住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无公害基地建设,新建扩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要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防止农产品源头污染。要积极发展水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发展我市特色食品打好基础。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要从发展农村经济的高度,挖掘具有我市特色的农、畜产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改造,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依托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努力构筑安全食品供应网,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四)认真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黔府发[2004]14号)精神,按照《贵阳市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5-2007)》的相关要求,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食品的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农村、城乡结合部的食品营销点的监管,强化日常监管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质监部门要配合政府摸清农村小作坊基本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工商部门要将监管的重点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卫生部门要加强对乡镇餐饮业、集体食堂等的卫生监督执法,改善这些场所的卫生状况;畜牧、商务部门应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并逐步推行牛、羊、鸡、鸭等其他禽畜的定点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