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泸市府发〔2006〕2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泸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五月十五日
泸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
(2006--2010年)
按照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巩固和完善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总体要求,为确保我市残疾人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泸州的战略目标相适应,依据《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和《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精神,制定《泸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一、“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奠定了事业发展的基础。《泸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计划(2001-2005年)》实施五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在省残联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残联的共同努力,残疾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圆满完成,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市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和专门协会工作逐步发展;康复事业得到深化,“项目”实施卓有成效;特殊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得到推动;“按比例就业”取得突破,就业渠道得到拓展;扶贫解困成效显著,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宣传、文体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法制建设、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优惠政策得到落实,无障碍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残疾人生活状况、社会环境明显好转。
“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泸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残疾人事业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必将为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和谐泸州,实现泸州发展新跨越”的战略指导思想,也必将对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机遇和条件。
同时,由于我市位处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残疾人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扶贫解困任务艰巨,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欠帐较多,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二是组织建设基础薄弱,全市乡、镇普遍尚未配备专职残联干部,市、区县残联机构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有的领导和部门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有待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间对残疾人工作的配合与协调还有待加强。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我市残疾人事业在新阶段的发展提出了现实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