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二)违反法定程序;
(三)截留、挪用、私分查封、扣押、没收的财物;
(四)对查封、扣押、没收的财物保管不善,造成毁损;
(五)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六)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强制的情形。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不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二)不依法移送行政复议申请;
(三)不按法定期限提出书面答复或者不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四)阻挠、变相阻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五)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六)其他违反行政复议法律规定的情形。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强制;
(二)超越职权或者违反规定程序;
(三)不按规定报送备案审查或者不公开发布;
(四)其他违反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的情形。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理信访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隐匿或者损毁信访材料;
(二)泄露检举、控告、揭发材料或者将材料转给被检举、控告、揭发人;
(三)刁难来访人、投诉人、申诉人;
(四)对突发性事件和可能造成社会重大影响的事项,不及时处置或者处置不力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和影响;
(五)其他违反信访工作规定的情形。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理内部行政事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未按规定办理来文、来电,造成不良后果;
(二)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拖延不办;
(三)公文办理涉及其他部门职权需要协商,未经协商或者协商不一致,未经共同上级同意,擅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