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源储量
第一节 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简述本矿山(采矿许可证矿界范围内)初始占用所有矿种的资源储量及分布范围。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及参数、方法的选择
简要说明采用的工业指标,资源储量估算参数,估算方法,矿床圈定与外推原则和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等;资源储量估算截止日期。
第三节 采空区(或自然压覆矿产)边界圈定
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的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应叙述自然压覆类型,批准压覆的文件依据,压矿边界的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未经批准事实压覆的矿产,应现场核实、按规定勘定压覆边界。
第四节 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
分别估算采空区、开采区、准采区当年及历年动用的资源储量(开采量、损失量、生产探矿和重算增减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累计探明资源储量,保安矿柱、安全隔离带预留的资源储量或自然压覆的资源储量。
采空区近三年来,开采的、损失的资源储量要进行详细测量、估算并分列。
第五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及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检测估算中与原报告原则不一致特殊处理的问题,并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第六节 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评述
通过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对比,详细阐明资源储量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具体原因,并列表与已上储量表各类型的资源储量进行准确的扣减。
第五章 资源储量开采回采率
简述经批准的矿山开采设计、开发利用方案或改扩建矿山开采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设计采矿回采率;本次测量工作核实的回采率(分总的回采率及近三年各年度的回采率)。
第六章 下年度拟动用的资源储量
简述拟开采动用的矿体、开采的矿段(块),计划开拓与开采的资源储量。
第七章 结论
对检测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新认识等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对开采技术条件指出需要防治的主要问题,对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检测核实的开采、损失的资源储量提出核销建议。
三、附图、附表、附件
(一)附 图
1、主要图件
⑴矿区交通位置图(可作报告插图);
⑵矿山地形地质图(标注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
⑶采剥(露天采矿)或采掘(地下开采)现状图;
⑷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
⑸采样平面图;
⑹矿山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⑺矿山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
⑻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
⑼新的采矿工程编录图、中段平面图;
⑽水工环图件(开采条件复杂矿床);
⑾相关照片。
2、主要内容
⑴坐标网(水平投影图)或坐标线与水平线(垂直投影图)、矿界范围(平面和剖面);
⑵矿体(层)露头线及编号、构造线及断层编号、剖面线及钻孔编号、主要坑道工程、采空区范围及开采时间、地表重要建筑物,不可采范围、保安矿柱、安全隔离带;
⑶见矿点真厚度、品位、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界线、以圆图或表格式表示估算专用块段编号、编码、矿层厚度、倾角、面积、矿石量和金属量(或矿物量);
⑷对薄而结构复杂的矿层和煤层应在各刚见矿工程点旁附绘1∶50~1∶200的矿层或煤层小柱状图;
⑸当矿区有两个以上矿体(层)或不同矿体(层)时,应分别编制投影图;
3、与资源储量估算有关其它图件。
(二)附 表
1、矿山资源储量年度测量成果表;
2、动用资源储量统计表(分年度);
3、本次检测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化验(内检、外检)结果质量表;
4、矿体(层)资源储量估算表(单工程矿体厚、品位计算表,断面或矿块平均厚度、品位计算表,断面或块段面积测定表,矿体体重测定表,块段资源储量估算表等);
5、矿山资源储量检测结果平衡汇总表(开采、损失、增减、预(残)留、压覆、保有等各类型的资源储量要做到平衡);
6、矿山(年度)资源储量开采回采率计算表;
7、其他相关表(如涌水量统计表等)。
(三)附 件
1、地质测量机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地质测量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
3、矿山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委托函(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