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主要工作意见的通知

  一是加快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部署,组织编制全市三年(2006年-2008年)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计划,参与起草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规定,组织制定社会保障性商品房配售管理办法,强化了工程和资金管理。认真做好高林居住小区、万景公寓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翔安东方新城、永祥花园、高林居住区、万景公寓等5个项目的建设,到年底全市在建的社会保障性住房51.44万平方米,5332套,竣工3.51万平方米,293套,完成投资5.54亿元(不含地价);在建安置房349.56万平方米,29846套,竣工57.86万平方米,5047套,完成投资约33.7亿元;完成原经济适用房配售313套,并已开始公开配售首期2万套保障性住房(计划于2007年3月配售出第一批社会保障性商品房);完成配售拆迁安置房1421套,有力地支持全市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厦门在全国率先推出大规模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得到了国务院、省政府领导和建设部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二是继续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转发国务院八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建立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系统,密切关注市场运行情况,及时公布房地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完成厦门住宅建设近期规划(2006-2010)编制,开展全市房屋空置率(使用率)动态监测调研,引导市场理性发展、消费者理性购房。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的审查、批复工作,为305家企业换发了新的企业资质证书。牵头举办了“第三届厦门人居环境展示会”,积极组织推广“华天花园”项目商品房精装修一次到位的经验做法。认真做好项目服务工作,促进新项目开工建设。从全年房地产市场运行看,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连续强劲,岛外开发投资明显加大,商品房供应逐步增加,住房供应与销售基本平衡,市场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3.93亿元,比增87.54%,超额完成177亿元的年度计划,商品房在建面积达1729.56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为651.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287.7万平方米、空置面积为47.54万平方米,为全市全年完成6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房地产开发投资占32.91%)、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新的贡献。
  (四)狠抓“金包银”工程建设,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加快推进。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工业反哺农村的方针,首创“金包银”工程,制定实施了“金包银”工程建设指导意见,设立项目办理绿色通道,继续强化跟踪服务。2005年9月我市首个“金包银”工程试点在西亭村启动,截至2006年底,全市规划实施“金包银”、“金包金”工程的有12个村(居)动工建设“金边”工程,累计开工133幢,建筑面积52.14万平方米;累计封顶87幢,封顶面积32.07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6幢,面积5.26万平方米。其中,部分“金边”项目已经开始产生效益,共已出租16幢,总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年租金625.5788万元,受益人口2519人,人均年收益2483.4元。“银里”部分已完成村内道路改造20.88公里,建成排水排污沟渠10.77公里,建设雨污水管网18.58公里,实现房前屋后硬化1.44万平方米,完成环境改造、环境整治项目分别达到50%、60%。按照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首批20个试点村建设,共安排落实建设项目436个,累计建设村内道路101 . 7 公里,排水排污沟(管)135 公里,路灯1850 套,垃圾收集点83 个,实现了“五通五改”,并同步新建一批图书室、篮球场、门球场、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组织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出台了在全市农村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的实施意见,完成全市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和垃圾治理行动方案的编制,完成196辆垃圾转运车购置及113.15公里村庄道路的硬化,各区普遍加大对农村垃圾治理的投入力度,着手在镇、村建立一支环卫保洁队伍,建设一批清洁楼,配备一批垃圾转运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编印下发3000册新农村住宅通用图集,服务农村民房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金包银”工程,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高度评价。
  (五)巩固卫生城、文明城创建成果,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开通12319城管服务热线,开设网站邮箱,接受市民投诉。实施了考评、首问负责、绩效奖惩等管理机制,落实分片负责、定岗定人等工作制度,结合迎接“全国卫生城市”的复查和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要求,按照“以块为主”的原则,协调各区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占道经营、“三乱”行为、早餐工程、户外广告、文明施工、卫生死角和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等的规范和整治活动,城市面貌得到有效保持,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确定聚祥广场等10个小区为联动试点小区,组织开展住宅小区内违法建设、住宅装饰、乱拆乱改、油烟扰民、乱停车等难点问题的专项治理,探索社区物业管理联动机制,提高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做好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查和管理工作,办理57家三级企业、26家二级企业的年审和换证工作;全年全市园林绿化企业产值达12亿元、省外产值7098万元。完成LED夜景工程二期项目建设,于“9?8”前投入使用,抓紧组织建设三期项目,将于2007年春节前完成,全市初步形成五大LED夜景特色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组织开展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改善工作,在春节前完成厦禾路-厦门大桥、湖滨南路-会展中心、金尚路-机场三条主干道的交通改善,提高主干道的车辆通行能力,缓解道路拥堵问题。协调做好停车管理工作,完成了《厦门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起草工作并经市政府批复施行,制定《厦门市机动车停车场备案办法》、《机动车停车场备案办事指南》,按“以区街管理为主”的模式协调开展道路停车收费管理,取消免费占道停车,用经济杠杆调节城市占道停车,进一步规范停车场(库)秩序。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