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整合教育资源为重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实现人才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1.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资源,调整布局,努力推动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实施“两全普九”为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打造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和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以创建合格职业技术学院为重点,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建立高等教育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教育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构建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全员教育培训活动,促进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实现教育培训体系的终身化、手段的现代化、管理的法制化、资源的社会化,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推动终身学习全民化、制度化。加强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3.促进科技事业发展。加强我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中介服务、金融投资和技术市场等科技发展的基础环境,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政府部门优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科技为“三农”服务的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
(六)以保障机制建设为重点,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严格按照
《公务员法》规定,实施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实现“一流人才,一流报酬”。加快建立人才资本产权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鼓励和允许用人单位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急需紧缺人才可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按项目定酬等分配办法。鼓励和允许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有关规定,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先富起来。
2.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进一步落实现行人才激励政策,增加人才工作奖项,设置奖励资金,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制度,实行多种形式的精神奖励制度,提高各类优秀人才的政治待遇。继续开展优秀公务员、优秀创业人才、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农村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激励力度,增大市拔尖人才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例,推进市级有关部门建立企业家顾问制度,吸收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入政府议事咨询机构,为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争创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创造一流人才环境;争当优秀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双争双创”活动,形成政府、用人主体和人才个体联动机制,推动人才开发“双五工程”的全面落实。
3.健全人才社会保障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解决各类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间流动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接续问题。引导和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全面落实和完善各类人才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及补充养老保险。加快福利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
4.完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制定人才开发投入规划,增大投资额度,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转变投资方式,提高投资效益。加大各级财政对人才开发的预算支出,用好用活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为人才开发提供经费保障。建立重点企业人才开发资助资金,推进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家培养基金、专家项目资助基金,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专家型人才,并为他们的项目研究给予经费支持。设立“农村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推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投资人才开发,逐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用人单位为主体,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