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的通知

  (三)以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监管力度,推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
  1.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对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民间资金、外资投入我市人才市场建设和人才中介业务经营,促进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种类的专业人才市场。突破体制障碍,加强人才市场与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三大市场的互联互通和有机融合,实现人才、科技成果和资金的对接。
  2.健全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十一五”期间,把泸州人才市场建成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的综合性人才市场,各县区建成基础性人才市场,大力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者、高新技术等专业性人才市场和农村人才市场。健全市场规则,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管理。促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按市场运作原则鼓励发展中介性组织,成立中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设多层次、多渠道、互联互通、城乡结合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才培训等业务,积极拓展人才测评、人才信用评估、薪酬咨询、择业指导、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等业务领域,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3.推进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以川南人才网为基础,加速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与全国主要人才信息网络对接。加快高层次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建立人才统计和人才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形成人才供需导向制度,在实现全市人才市场联网的基础上,争取实现与全省、全国的联网。
  (四)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大引进力度,推进人才集聚
  1.建立人才信息发布新机制。建立紧缺人才调查制度和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定期发布制度。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需求,以行业为依托,收集我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定期向社会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布我市急需人才的类别、专业、要求、政策服务等相关信息。每年由市政府组织我市相关企业、单位到省内外高等院校、东部人才密集地区和各种大型人才招聘会,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
  2.搭建产业项目聚才新平台。在重点建设项目和优势产业中做好引才、引智工作,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聚集人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西部化工城”建设、“煤电化路港”战略,把泸州建成“四川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四川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物流、区域旅游组织中心”,巩固“中国酒城”的优势地位等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优势特色产业事业平台和重大建设项目聚集人才的作用。加大力度推动支柱产业、新经济增长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人才开发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吸纳人才的主渠道作用。
  3.建立柔性引才引智新机制。鼓励各单位、企业采取柔性流动方式吸引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来我市从事咨询、讲学、科研活动,为泸州提供智力服务。鼓励各类人才带项目或者采取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到泸州兴办企业。建立特聘专家制度,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鼓励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国内外聘请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和高新技术人才以及高级管理人才担任特聘专家,积极引进国(境)外专家来泸服务,柔性引进各类急需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研究,通过科技合作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制定完善我市引进人才政策,对凡是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紧缺急需人才,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吸引人才来我市工作。鼓励企业和有条件的事业单位与紧缺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签订资助协议,实行人才储备,吸引其毕业后到泸州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