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提高技术革新能力为核心,实施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围绕我市化工、机械、能源、食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培养一批在生产和服务一线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级技能人才,以适应我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需要。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依托我市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学校+企业”、“学校+基地”等形式,培养一批掌握“新、特、绝”技能的人才。实施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企业职工技能培养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建立企业职工现代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组织技术革新和攻关,改进技能传授方式,发挥高技能人才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传绝技带高徒的育人作用,促进技能人才“岗位成才”,培养一批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组织开展技术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竞赛活动,鼓励职工献计献策,激发职工学技术、干事业的热情,营造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逐步建立技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技师、高级技师传授技艺,开展技术攻关,进行人才培养和同业交流。
5.以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为核心,实施农村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大力开发农村人才。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训机制。继续推行“2+X”培训模式,加强农村高层次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村人才层次。开展“新农村人才开发示范村”创建活动,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突出劳务品牌培训,培养以农村科技推广人才、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新机制
1.规范公务员队伍管理。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公务员“凡进必考”,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人才开发、培养、使用之中,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在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中得以充分开发。按照
《公务员法》的要求,提高公务员“进、管、出”综合管理水平和法制化程度,深入推进公务员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录办法,使公务员考录工作做到公正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合。提高公务员年度考核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试行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开展公务员职业生涯设计试点,改进和完善公务员绩效管理和激励体系,吸纳、留住优秀人才。
探索和把握党政领导人才成长规律和领导班子建设规律,创新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的制度和方法。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的党政领导人才。继续坚持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任期制、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形成正常的更新交替机制。建立分级、分类的党政后备人才库,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坚持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锻炼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派到情况复杂、困难较大的地方去任职、锻炼。打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交流渠道,充实党政人才队伍。按照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科学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