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的通知
(泸市府发〔2007〕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泸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泸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实现泸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顺利实现“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商旅活市”的战略目标,根据《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人才事业发展形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人才开发工作回顾
(一)“十五”期间人才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
1.人才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我市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初步建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人才队伍,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根据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和新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到“十五”期末,我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9.5万人(含驻泸单位各类人才2.6万人),每万人拥有人才量614人。其中,党政人才1.4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11.4万人,技能型人才11.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4.9万人。
2.人才队伍素质有效提高。到“十五”期末,党政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1498人,占党政人才队伍总量的比率由“九五”期末的39%提高到81.1%,基本形成了以具有大专、本科学历为主的党政人才队伍。其中,党政人才中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人才大幅度提高,由“九五”期末的52人增加到222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5699人,中级职称的31932人,初级职称的54025人,高、中、初职称人员比例由“九五”期末的4:29:67调整为6:35:59,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得以有效改善。全市共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3人、省优专家48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46人、市拔尖人才12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131人,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3个。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236名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了中级以上资格认证。农村人才队伍中获得农民技术员以上称号的3130人,占农村人才总量的6%。技能型人才队伍中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6934人,占技能型人才总量的6%。
3.人才培训工作蓬勃发展。“十五”期间,我市加大了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培训党政人才5万人次,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1000余人次;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3.8万人次;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标,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0.8万人次;以提高致富能力为目的,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2.5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村务工人员15.2万人次;以提高技术操作能力为出发点,培训技能型人才4.5万人次。
4.人才开发体制逐步完善。“十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不断健全人才开发机制,人才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开发“双五工程”,以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积极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制定了《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实施意见》及其22个配套文件,建立健全了人才吸引、培养、流动、培训、激励和管理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人才开发力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干部选任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加强了以一把手和后备干部为重点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政人才竞争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公务员“凡进必考”,不断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出台了《泸州市市级机关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转任工作的试行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公务员的转任程序。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已累计在3083个事业单位的46580人中实行了人员聘用制改革,分别占事业单位总数和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92%和94%。建立健全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以收入分配制度为重点的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开发机制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