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续建项目县的建设内容是:在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任务的同时,做好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和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工作,建立规范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同时组织开展本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做好资料收集和图件数字化等县域地力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县域施肥指标体系,开发县域施肥决策专家系统。
2005年续建项目县的建设内容是:在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任务的同时,继续做好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和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工作,同时完成本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建立规范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开展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构建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不断验证并更新施肥指标体系,验证优化肥料配方。
三、技术路线和工作要点
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开展十一项工作。
(一)野外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定点采样调查相结合,典型农户调查与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通过广泛深入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地块农户调查,掌握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与施肥管理水平。
(二)采样测试。测土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按照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在全县范围内统筹规划,合理布点,一般每亩100-200亩采集1个土样,丘陵山区、平原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开展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化验,根据需要对植株、水样品分析,为制定配方和田间试验提供基础数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对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进行跟踪调查。
(三)田间试验。按照试验规范要求,布置田间肥效小区试验和校正试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养分供应量、农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验证和优化肥料配方。通过开展田间试验,建立不同施肥分区主要作物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施肥建议卡制定及施肥指导提供依据。
(四)配方设计。组织有关专家,汇总分析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品种、产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差异,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审核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建立施肥模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肥料配方和施肥建议卡。
(五)配肥加工。依据配方,以单质、复混肥料为原料,生产或配制配方肥。农民按照施肥建议卡所需肥料品种,科学施用;招标认定肥料企业按配方加工生产配方肥,建立肥料营销网络,向农民供应配方肥,农技部门指导施用。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扩大配方肥应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