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以电力发展为中心,合理建设电源,配套完善电网,实现电源电网同步发展。电源建设优先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对于一般的燃煤电厂项目,重点加强储备前期工作,优化布局,择优推进。以煤炭保障为关键,突出资源整合与能源替代,加大油气利用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着手考虑能源储备,注重能源环保。
(一)电力
1、有序开发水电。完善流域开发规划,合理利用水力资源。严格水资源、土地利用、环保、移民安置等前置程序。审慎移民,移民安置注重以人为本,严格执行移民补偿和后期扶持政策。有效控制和努力消除水电开发对水系、生态和人文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切实加强对水电项目全过程监管。重点建成清江水布垭电站和白莲河、北山抽水蓄能电站,力争开工建设潘口、龙背湾、孤山、江坪河、淋溪河、老渡口等大中型水电项目,发展一批综合条件相对优越的小水电,限制开发径流式小水电站。开工建设汉江新集、碾盘山等南水北调补偿水利水电项目。
2、优化发展火电。保持火电发展,改善电源结构,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改善电网调节性能。“十一五”期间,建成大别山电厂、阳逻电厂三期、荆门电厂三期、襄樊电厂二期等项目;本着“靠近负荷中心,就近分散接入系统,大容量高参数”原则,充分考虑电网安全稳定、三峡电站配套调节,在煤炭运输条件较好的铁路沿线建设路口电站,同时为满足电网安全、经济运行需要,在负荷中心地区建设大型火电支撑电源。开工建设鄂州电厂二期工程,备选开工黄冈电厂、黄石西塞山电厂二期、汉川电厂三期、蒲圻电厂二期等项目,适当开展鄂州电厂三期、大别山电厂二期、襄樊电厂三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和气源情况,改造武昌热电厂,建设史密斯燃气调峰电厂,增强系统调峰的灵活性和事故备用的可靠性。利用低热值煤资源发展阳新劣质煤、恩施州煤矸石综合利用等坑口电厂。在条件具备的大中城市和工业园区发展热电或冷热电联供,推进武汉青山、黄石、沙市等电厂“以大代小”改造热电,以及宜都东阳光、宜昌化工园区等热电联供项目。除热电联产外的10万千瓦及以下凝汽式机组全部关停。加强火电厂环保措施,基本完成现有大型火电厂脱硫改造,新建燃煤火电项目一律安装脱硫设施,规划容量较大的新建机组考虑脱硝,并采取其他环保控制措施。
3、加快发展核电。大畈核电一期2×100万千瓦项目,争取纳入国家专项规划并通过核准,使湖北核电项目成为我国内陆核电第一个核准项目。统筹核电与火电建设,为核电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4、加强电网建设。进一步加强主网架,提高电网的西电东送和南北水火互济能力。建设鄂东受端网,建设500千伏双环网结构,满足鄂东地区用电负荷和大电源的接入需要。打通恩施、十堰水电外送通道,保证鄂西、鄂西北水电送出和提高供电可靠性。合理布置220千伏及以下电网,简化网络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构建500千伏中部核心框架。为加强与周边省份电力互济及满足省内西电东送的要求,积极配合500千伏输电线路包括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建设。2010年前全省电网形成“荆门斗笠 -孝感-汉阳玉贤-武昌凤凰山-咸宁-潜江兴隆一荆州江陵一荆门斗笠”的500千伏中部框架。
建设500千伏鄂东受端环网。鄂东地区是我省主要负荷中心,为满足鄂东地区特别是武汉城市圈消纳负荷的需要,2007年底建成孝感-汉阳玉贤-武昌凤凰山-黄石磁湖-黄冈-汉口-孝感的鄂东受端双环网。鄂东500千伏环网工程已于2005年底开工建设。
打通500千伏鄂西、鄂西北水电送出通道。随着水布垭水电站的建设和恩施、十堰水电的开发,2010年前建设500千伏恩施、十堰输变电工程,改造兴隆、江陵500千伏变电站,以满足电力外送。
抓住重点城市电网建设的机遇,加快电网布局,提高供电能力。根据各地区负荷增长需要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方式的要求,合理确定各电压等级的布点和网络布局,实现各电压等级电压协调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区合理布置220千伏变电站,提高城网设备技术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
积极采用先进、实用输变电技术,提升电网装备水平。为了减少输电走廊,研究推广多回路同杆并架和紧凑型线路技术。积极采用串联电容补偿技术,提高线路的输电能力和系统稳定水平。积极采用损耗小、小型化、免维护的变电技术,减少占地,节约能源。积极采用先进的大电网控制技术,提高电网安全水平。
(二)煤炭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煤炭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矿井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监督,实现安全生产,逐步实施洁净煤战略,推进企业节能降耗,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进煤炭工业稳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全省有限的煤炭资源,健康稳定地发展煤炭生产。抓紧对生产矿井调整和改造,关闭资源枯竭或不具备开采条件的矿井,淘汰年产规模3万吨以下的矿井,提高单井规模,科学开采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与综合利用。新建和改造一批骨干矿井,满足坑口电厂用煤需要,弥补资源不足。抓好劣质煤、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对黄石、荆门、松宜、蒲圻、巴东、建始等重点矿区和规模以上骨干矿井进行以瓦斯治理为主的安全改造,逐步建立区域集中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进一步做好鄂西煤炭勘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省外合作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三)油气
积极开展鄂西、江汉平原石油天然气勘探。完善忠县-武汉天然气管网,建设与“西气东输”主管道的连接线,以及第二条“川气东送”等其他过境的天然气线路。支持建设、管理好仪征-长岭等原油、成品油输油管线。
(四)其他可再生能源
贯彻实施《
可再生能源法》,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全面开发可再生能源。鼓励和支持发展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节约和替代石油的技术及产品。推进秸秆、垃圾、工业余热及可燃放散气综合利用发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