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鄂政发[2007]34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
二00七年五月八日

  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湖北能源资源匮乏,已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坚持把能源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十五”全省能源发展状况
  (一)能源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1、能源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全省能源建设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不含三峡电站投资),供需总量大大增加,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各项主要指标圆满完成。
  煤炭:2005年原煤产量1093万吨,消费量 7690万吨。实现“十五”预期目标。
  电力:2005年末全省发电装机达到2742万千瓦,超过“十五”预期目标123万千瓦,装机总量跃居全国第4位。其中水电1789万千瓦(含三峡已投产机组980万千瓦),占65.25%;火电 953万千瓦,占34.75%。“十五”累计新增装机 1249万千瓦,其中水电1082万千瓦,火电167万千瓦。2005年发电量129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 814亿千瓦时,火电476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788.21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4%,高出“十五”预期目标3.4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统调电厂装机容量2422万千瓦,其中水电1591万千瓦,火电831万千瓦,电网统调最大用电负荷1319万千瓦,年均增长11.4%。
  三峡电站2003年开始投产发电,左岸14台单机70万千瓦机组全部建成,发电装机980万千瓦, “十五”累计发电963亿千瓦时,我省消纳 106亿千瓦时,占11%;清江水布垭电站建设进展顺利;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2005年开工建设;利用外资建设的黄石西塞山电厂、蒲圻电厂相继投产,湖北大别山电厂、阳逻电厂三期、荆门电厂三期、襄樊电厂二期开工建设,“十一五”期间可陆续投产发电。
  为加强电网网架、完善配电网络,对主网、城乡电网实施了全面建设与改造。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村用电价格大幅下降,长期积累形成的城乡电网严重滞后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2005年底,湖北电网拥有500千伏线路总长4629公里,220千伏线路总长7420公里,500千伏变电站(含开关站)11座,主变容量806.8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站88座,主变容量2030.1万千伏安。
  石油天然气:设计年输气能力30亿立方米的重庆忠县一武汉天然气管道在2004年底建成通气,开始向我省沿线城市供气,2005年供气2.5亿立方米。输油能力2100万吨,干线长达773公里的江苏仪征一湖南长岭输油管线2004年开工,将在“十一五”初期建成。
  节能:“十五”时期,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7%,由2000年的1.77吨标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1.51吨标准煤,年节能率达到 3.13%,节约和少用能源800多万吨标准煤。
  能源自给率: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9850万吨标煤,“十五”年均增长8%,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932万吨标煤(包括三峡电站发电总量,下同),能源自给率19.6%,比“十五”初期下降 4.5个百分点。
  2、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煤炭工业企业改革取得历史突破,原省属矿务局下放属地管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煤价基本放开,煤炭生产、运输和销售全面进入市场。石油工业按国家体制实现了“南北”分设重组,零售业开始打破垄断,原油、成品油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电力工业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步伐,在国家确立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国家监管”改革目标指导下,完成了对原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区域和省电网的分拆重组,电厂和电网已经分开,启动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宜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华中区域和省级电力市场正在建立。电力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并正在理顺关系。
  3、能源技术进步显著。“十五”期末,全省拥有20万千瓦级的火力发电机组共19台,总容量576万千瓦,占火电总容量的61%,一批5万千瓦以下的落后低效机组被淘汰取代。单位发电煤耗比“十五”初期下降34克。百万千瓦级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垃圾发电项目建设起步,风电项目建设实现零的突破,秸秆发电项目开始试点,以武汉冬暖夏凉工程为示范的冷热电联供项目启动。配合三峡外送的500千伏直流输电第二通道基本形成。煤矿瓦斯检测监控系统全面建设。
  4、能源产业逐步壮大。能源产业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产值超过全省地方生产总值的1/9。 2005年,初步测算全省能源产业产值800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其中电力产业占85%,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不断壮大,逐渐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二)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1、能源资源相对贫乏,对外依存度加大。“十五”期末,全省煤炭储量不足全国的1%,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占全国的0.8%,天然气地质储量仅占全国的1.2%。水电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可开发量3766万千瓦,位居全国第3位,但目前在建和已建水电装机3326万千瓦,开发率达 88.3%,开发程度全国第1位。据2003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及进一步调查的结果显示,全省剩余可开发装机440万千瓦左右,但优质电源点不多,开发潜力有限。
  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9850万吨标煤,煤炭占65%以上,且主要依靠外省供给。其中原煤消费量达到7690万吨以上,有6600万吨原煤需从省外调进,比2004年增加20%左右。湖北煤炭资源量缺、质差,截至2001年,探明保有储量 5.3亿吨,分布在249处井田中,平均每处井田仅200万吨。现有生产能力为1500万吨。初步预测,2010年煤炭消耗近11300万吨,其中电煤 4800万吨,绝大部分需从省外调入。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