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完善投融资和城市开发体制、提升资本运作水平上实现突破。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前提,以市场化运作为核心,畅通融资渠道,有效破解资金瓶颈。构筑安全有效的投融资平台。深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资源、资产、资本"三资"注入力度,做大投融资平台。严格履行借、用、管、还责任,强化对项目运作、资本金及投融资的调控,理顺开发建设体制,加快城市开发建设进程,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强信用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巩固与开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的合作关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扶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和国内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以及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发行企业债券,活跃民间资本,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全方位搞好城市经营。利用市城投(集团)公司平台,坚持储备统一渠道、开发统一运作、收益统一监管的"三位一体"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类、资源性项目以及政府承贷项目进行整体包装和市场化运作,提高成功率。
(四)在培植壮大财源、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上实现突破。完善"生财、聚财、理财、用财"措施,逐步建立以民生为本、有利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分配体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大力培植各类财源。加速骨干企业改制重组步伐,清理规范财税政策,统一政策标准,公平发展环境,整合各类财源建设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做大存量财源。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总部经济"、"结算经济"和"参股经济",培植新生财源。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性资金及转移支付资金,扩充政策性和体制性财源。完善市、县(市)、区财源项目税收分享办法,扶持共享财源。坚持依法从严治税,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建立市直税收监管机构和全市税源管理信息共享平台,防止税源流失,稳固既得财源。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逐步将国有资本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和特许经营等收入纳入管理范围,拓展非税财源。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成果,全面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推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供热货币化改革,探索公车改革,认真做好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准备工作。按照省里要求,年底前完成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严格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对财政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作用,提高投资评审质量,确保财政资金运行规范安全。做好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投资和支出效益。出台债务管理办法,规范政府举债、使用、偿还和担保行为,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准备金制度,保证到期债务及时偿还。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新农村建设、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改革和套改、发放地区津贴等政策措施。完善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发放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及时发放住房补贴。推行廉租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改善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五)在经济结构和布局调整、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突破。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工业化、产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坚持用规划推动建设和管理,提高经济结构层次,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确定产业布局。依据城市功能定位,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快建设以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为主的中部板块,以精品旅游为主的西部板块,以森林及矿产资源加工为主的北部板块,以生态及现代农业加工为主的南部板块。围绕两大城市组团布局,铸就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品牌,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以实现"双百"为目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优先做大中心城市,提高人口承载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快打造"绥东绥"城镇化组团,配套发展卫星城,协调发展小城镇,有序发展新农村,形成外向型、加工型、旅游型、商贸型特色小城镇体系。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整合提升大庆路工业园区,再造牡丹江工业新优势。围绕做大森林工业、汽车配套、石油化工、新型材料、医药、能源六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巩固扩大恒丰、大宇等纸业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扶持桦林佳通、富通等汽车配套企业,提高整体配套能力和产业层次;通过重组、改造和上新项目等途径,形成以东北化工、东北高新等企业为支撑的化工产业;以高科生化为龙头,开发整合"北药"资源,增强药业企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发展木业产业,提高木材深加工水平;以多晶硅项目为牵动,促进圣戈班、顺达电石等企业提档升级。围绕食品工业、农业资源深加工、进出口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绿色能源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壮大旅游和会展经济。以"对俄大通道、生态牡丹江"为主题,精心打造镜泊湖、林海雪原和百年口岸三大品牌,扩大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的影响,争取镜泊湖成为国家5A级景区,创办"镜泊湖之夏"旅游节,丰富冬季冰雪特色旅游项目,大力兴办乡村旅游。强化旅游市场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规范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全年旅游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推进"十大旅游精品工程"建设,深度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依托产业带、立足牡丹江、辐射黑龙江、面向东北亚,精心承办第三届中国(牡丹江)木博会,办好首届牡丹江雪堡经贸旅游洽谈会、中国(牡丹江)农业产业经济高峰论坛暨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中国(东宁)黑木耳节和绥芬河元宵灯节等展会活动,规划筹建牡丹江国际会展中心。优化提升城市商贸商务功能。坚持功能错位、突出特色,调整商业网点和布局,提升发展中心城区零售商业,规范发展社区商业和地区商业副中心,加快发展交通枢纽型商业,创新发展批发贸易业,培育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规划建设东安中央商业商务区、西安民族商业区、阳明汽贸服务区、爱民大学城服务区和江南新城现代服务区。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现代房地产业、第三方物流、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培育休闲、健身、文化等新型消费服务业,不断改善城乡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调节作用,建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专项资金、贷款贴息,发展"两台一会",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辟建江南中小企业创业园,扶持劳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等民营企业发展,形成专精特新、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群体。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缴税金增长12%,市区20户"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0%,新增30户以上规模工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