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外经外贸持续攀升,旅游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62亿美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对俄贸易42.4亿美元,增长7.8%,分别占全省的48.2%和63.4%。对俄经贸产业带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强劲,年木材进口量达到776万立方米,加工能力达到350万立方米,绥--波贸易综合体一期工程落成运营,引进哈尔滨华晟国运物流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境外工业园区达到4个、企业12户。"俄罗斯年"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中俄边境地区经贸合作论坛等活动70多次,镜泊湖景区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首尔航班增至每周4班,韩国入境旅游者增长3倍,台湾旅游者翻了一番,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实现30亿元,同比增长16.4%,出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居全省首位。
(五)国内外区域合作不断深入,招商引资再结硕果。10个沪牡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到位资金6.7亿元,新签约3000吨多晶硅等22个项目,总投资48.7亿元,开展了教师培训和医疗技术协作,上海至牡丹江直飞航班复航,江海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启动运营,市城投(集团)公司与上海浦裕公司合作组建了龙裕城建开发公司,与浙江嘉兴市确定为友好市,与哈尔滨、大庆等地合作进一步深化。组织开展赴沪苏浙、香港、韩国、法国等招商活动,在韩国首尔设立全省第一家专业招商机构,"木博会"成为国家级常设展会,与韩港两地合作日益紧密,招商引资向产业集群、对俄进出口加工等领域集中,全年引进域外资金到位74.5亿元,同比增长19.3%,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二位,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个,其中16个开工、3个投产。
(六)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得以加强。率先在全省启动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落实了1.7万名改制中小企业退休职工终身医疗保险,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305元提高到475元,城区低保金标准由120元提高到150元,改革了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全面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半数以上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增就业岗位7.6万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6.4万人,为6850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34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投资近3000万元,整修了11条道路和人民公园、北山公园、火车站西广场。完成供热管网改造200余万平方米,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13天,20件为民实事基本完成,爱民区社区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服务中心。完善了安全防控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综合体系,各类事故发生率平稳下降,安全度过森林防火和防汛期,加大了信访工作力度,"平安牡丹江"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七)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累计投入1.9亿元,新建北山体育中心,改造东四等7个体育场馆,体育设施投入超过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总和。省运会圆满举行,我市代表团荣获金牌总数第四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城市形象和市民风貌全面展示。歌舞、戏剧等文化品牌影响扩大,群众体育、广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整合了市区3所中学和4家卫生机构,师范学校晋升省幼专工作进入国家评审阶段,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妇儿医院新楼投入使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接待、统计、审计、民兵预备役、边防、人防、防震减灾、气象、档案、修志工作以及老区、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市十三届人民政府任期结束。过去四年,是全市上下经受考验、奋力前行、不断求索、争取胜利的四年。四年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年均增长11.9%、14.5%和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2%,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3%,经济发展呈现逐步回升的良好态势。四年间,通过预算安排和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86亿元,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江南开发、旧城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道路交通条件有了根本改善,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等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四年间,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2459元和1989元,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四年间,市政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始终坚持依法行政、阳光理政,主动接受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妥善办理人民代表议案建议286件、政协委员提案754件,各项工作比较好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