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李耀新市长在牡丹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李耀新市长在牡丹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牡政办发(2007)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李耀新市长在牡丹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已经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李耀新市长的《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客观全面地总结了市政府2006年和过去四年的工作,深刻准确地分析了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报告》立足市情,按照市十次党代会的部署,科学安排了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2007年主要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充分体现了市委关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是指导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今后五年是我市抢抓机遇、负重奋进、努力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2007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部署,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赶超意识和争先意识,坚持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按照经济总量、财政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明确职责、自加压力,敢闯敢干、攻坚克难,协同配合、狠抓落实,全面、超额完成《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为打造实力、魅力、和谐牡丹江,实现牡丹江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二○○七年一月二十六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2日牡丹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市长 李耀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和过去四年发展的简要回顾
  2006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市人民拼搏进取,攻坚克难,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7.1亿元,同比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2亿元,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税金实现45.4亿元、160.5亿元和9.1亿元,分别增长12.1%、14.7%和5.3%。全口径财政收入32.6亿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35元和4686元,增长9.6%和1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4.1亿元,比年初增加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增长11.2%。
  (二)改革重组和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工业经济增势明显。制药、炼油2户骨干企业当年重组、当年启动、当年见效,重组改制后的桦林等大企业和60%以上中小企业活力倍增,水泥集团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牡纺等3户企业政策性破产获国家批准。23个市级重点项目有18个开工和续建,完成投资26.7亿元,其中7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7亿元,恒丰2万吨高档印刷型水松原纸、皓月20万头肉牛加工等项目投产,一批新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7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2亿元。市商业银行挂牌运营。改组成立了牡丹江城市投资(集团)公司。整合后的市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12户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入区、5户开工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喜人。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4亿元,新建农村水泥公路1113公里、乡镇客运站8个,新增安全饮用水人口8.6万人,涌现出海林农场、宁安小朱家村等新农村建设典型。种植业连续四年大丰收,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四大主导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半壁江山",主导产业支撑农村经济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53.8亿元,同比增长11.2%。设立了全省首家境外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全市向域外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4.7万人,落实国家惠农补贴资金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全省第一。绿化造林9.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5.1万亩,穆棱清河等3个"黑土区"、宁安响水灌区、镜泊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列入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