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机械产业:机械制造业是闽西南地区的传统主导产业,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厦门已基本形成工程机械产业链和汽车产业链。近年来,通过产业合作,各市原有的产业链得以扩展到周边地区,较为充分地利用了周边的优势资源,产生了较强的资源互补效应。为推进厦门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作为中心城市的厦门应继续完善自身的产业链。要进一步壮大和努力培育机械产业集群,提高技术、产品创新能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专业化协作配套网络,开发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重要影响的先进装备产品,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机械产业基地。
(四)加强山海协作,共创多赢共进格局
1、继续履行与龙岩签订的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协议,主要是加大工业经济联合与协作力度,加强两市间的产业互补和配套,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协调落实区域内制造业协作配套项目,探讨两市制造业共同发展的共性问题;加快两地物流业的协作,厦门市把龙岩市作为扩展生产腹地,使之成为加工生产基地和供货基地;积极组织两市企业参与各具特色的展会,鼓励两市商贸企业拓展市场,搞活商品流通,厦门市要继续扶持龙岩市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两市要通力合作,抓紧厦龙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2006年正式动工建设;环保部门要通力合作,综合治理九龙江流域,加强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治理资金的合理使用;厦门市要继续履行龙岩对口帮扶培训人才协议,按时按量完成创业辅导和乡镇领导、企业主管技术工人的培训项目,促进两地各类人才培训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进一步加强两市所辖县区间的结对帮扶活动,更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和社会公共事业的联合协作。要加强山海协作宣传,认真落实厦门市给予龙岩市每年的帮扶资金和项目,督促资金发挥最大的协作与帮扶作用;完善两市旅游合作机制,构建无障碍旅游区;推进医疗卫生合作,厦门市帮助龙岩市规范建设农村卫生院计划免疫接种门诊;推进龙岩市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实行两个文明共同发展。
2、厦门市与漳州市开展山海协作对口帮扶主要任务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作、抓紧厦漳跨海大桥、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及海沧--长洲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加快厦门港一体化建设步伐,落实港口规划、管理、安全、信息工作的一体化;加强工业经济与科技协作,特别是两市间的产业互补与配套,延伸产业链。发挥厦门国家高科技园区及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项目为载体,不断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为充分发挥临港产业经济的优势创造条件;开展招商引资与物流业协作,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农副业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协作;开展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协作,执行厦门市为漳州市培训技术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协议,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落实厦门市每年对漳州的帮扶资金,督促帮扶资金的合理使用;建立健全企业互访互学的协作体制,落实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的有关政策措施。
(五)加强城市联盟,促进城市群崛起
城市联盟是区域经济合作的紧密型表现。区域紧密合作和便捷的交通、通讯网络为推进城市联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联盟原则,城市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与城市共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交通轴线相一致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的产业配套,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利益均占的资源配置。在推进厦泉漳城市联盟的基础上推动五市共同营造统一、和谐、互补、繁荣的厦泉漳都市圈和闽西南都市链,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促进闽粤赣十三市协作区以厦门、汕头等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崛起,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厦泉漳城市联盟的主要措施是,进一步健全联盟会议制度和相关工作机制,以三市规划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制定城市联盟工作的实施方案和计划,落实城市联盟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和对口专业部门协作办事机构,督促检查各项工作执行情况,建立一整套完整、高效的城市联盟执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