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通知

  (五)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突出加强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对策应用研究和社科普及工作,不断提高社科管理水平,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1.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优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配置,建立以传统优势学科、地方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为重点,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社会科学研究格局,形成合理的科研分工体系,力争综合科研实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加强文史哲、科社、党建、人口、农业经济、生态经济、地域文化等传统优势学科体系建设,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加强鲁文化、齐文化、儒学等区域学科体系建设,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山东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加强社会管理、区域经济、海洋经济、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联合研究,形成社科研究的新优势。
  2.加强对策应用性研究。把理论研究同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建立优秀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机制和途径,积极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课题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把对策应用研究作为社科规划课题的重点,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办好山东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搭建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的新平台。建立理论联系点制度,有计划地组织调查研究和学习考察活动,为社科理论工作者深入实践、寻找课题、服务社会创造条件。建立重大课题定期征集发布制度,广泛征集党委政府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在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增设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对进入党委政府决策并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给予重奖。
  3.实施社会科学普及工程。拓宽渠道,创新方法,在全社会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组织编辑出版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系列出版物,运用多种形式形象通俗地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组织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办好“齐鲁讲坛”,组织编写重点社科普及读物,创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动漫系列片。建好“社科普及网”。在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增设“社科普及奖”,在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增加社科普及课题项目的份额,促进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创作生产。
  4.加强社科工作管理。成立山东省社科理论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研究制定全省社科理论工作发展规划,加强社科研究系统、高校人文科研系统之间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社科类社团工作管理体制。党委宣传部门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类研讨会、报告会、讲座、论坛的管理。民政部门和社科联相互配合,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团体登记和学术活动的指导与管理。
  三、思想道德建设
  (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1.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倡导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忠诚守信、勤劳勇敢、务实苦干、开放创新”的新时期山东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制定《山东省社区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建好城市社区道德宣传教育长廊、农村道德宣传教育专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突出“诚信”重点,深化“五重一创”活动,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家庭美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平安型、学习型、和谐型“文明家庭”创评活动。创办山东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开办形势政策教育网上论坛,开展红色旅游、文明旅游活动。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建好先进典型储备库,努力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2.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八荣八耻”基本要求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研究,深入挖掘齐鲁大地优良道德传统,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弘扬传统美德相结合,广泛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树立正确荣辱观,增强主人责任感”、“增强农民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市民学校、村民学校、民工学校等基层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开展“知荣明耻”宣讲和巡回报告活动,大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坚持教育与实践并重,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
  (七)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等课程建设,指导和帮助大中小学生认真遵守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1.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集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开展以“读好书、唱好歌、讲好故事、看好电影”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百”活动。电台、电视台开设和办好少儿频率、频道,做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落地、覆盖工作。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教育网站开设少儿网页、专栏,建设全省联网的“阳光网吧”。出版一批适合未成年人的优秀文艺作品和影视、音像、电子出版物等视听产品。加强流动人口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2.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和亮点。突出抓好文明校园建设、德育评估、大学文化建设三大工程。建立德育工作研究基地,加强高校德育问题研究。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组织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全省高校“十佳百优”辅导员评选活动。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构建促进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
  3.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道德建设示范街、社区青少年科普知识长廊建设。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少年儿童主题公园,到2010年力争县县有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各类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免费,对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免费或半价收费。发挥图书馆、文化宫、影剧院等文化场所的教育阵地作用。命名表彰一批“山东省红领巾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和“山东省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示范基地”。
  (八)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和谐创建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