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研究探索双拥工作新路子,使双拥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全市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激发调动了驻漯各部队的拥政爱民热情,各部队积极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援建4家农村卫生室,开展了军民心连心、下乡义诊送药活动,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广大官兵踊跃向灾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达7万多元。在全市退伍军人中开展了“建功立业,增辉漯河”活动,召开了全市退伍军人增辉漯河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表彰暨事迹报告会。广泛开展了军地双援建活动,全市援建军营图书18套9000册,超额完成援建任务1倍多,并把“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活动与军民共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援建图书活动中,全市新结军民共建对子45个。积极探索了随军家属安置实行重点安置与发放生活补助相结合的新办法。补贴发放工作已从2006年1月开始执行。这项举措受到驻漯部队官兵的一致肯定,有效破解了随军家属安置难题。全市55名工人身份随军家属全年岗位补贴全部发放到位,驻漯部队6名干部身份随军家属全部得到对口妥善安置,为官兵解决了后顾之忧。
四、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户政策待遇,抓好“温暖小区”建设,全市集中供养率达到了52%
“全面落实好农村五保户待遇,确保五保户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进一步抓好温暖小区建设,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列入了2006年市委、市政府着力办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8件实事之一。为落实这项工作,在2004年、2005年“温暖小区”建设的基础上,2006年我市把重点放在“温暖小区”(敬老院)的改扩建和五保户的集中入住上。全市投入资金167万元,对全市7所“温暖小区”(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现场会,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五保户集中供养目标责任书》。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五保户集中供养工作。同时,全面落实五保供养待遇。目前,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3634人,其中集中供养7089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52%,超过省定目标32个百分点。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2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1000元。全年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458.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10.6万元,县区财政转移支付1247.8万元。全年的五保供养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五保户手中,发放率达到了100%。省委、省政府督导十件实事时后,将“温暖小区”建设作为我市的三大亮点之一。
二○○七年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