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原有特困救助对象18748户35903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8%。市政府下发了《漯河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漯政〔2006〕64号)。各县区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使我市农村低保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市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720元,凡达不到农村低保标准的家庭实行差额补助,从7月1日起开始执行平均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的补差规定。在农村特困户救助的基础上,按照“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我市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对扩面增加的低保对象进行了抽查、复核、登记 、审核、发证和建档工作,乡镇(街道办)和村(居)委会调查入户率达到了100%。全市农村低保对象19360户58100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8%,超过省定目标0.2个百分点。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01.2万元,全部发放到低保户手中,发放率100%。
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一)积极筹备市慈善总会。
2001年7月,我市正式成立了漯河市慈善总会筹备组,开始了慈善总会的筹备工作。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漯河市慈善总会章程(草案)》、《漯河市慈善总会慈善资金募集管理办法(草案)》。初拟了漯河市慈善总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名单。同时,筹备组办公室通过打电话、发送联系函、亲自登门走访等形式在我市各界大力宣传发展慈善事业的意义和作用,广招会员。目前,已有许多单位和个人主动与筹备组联系,要求申请加入慈善总会。申请的会员包括社会知名人士、市直部门领导、工商企业金融界人士、群众性组织、社会团体等热心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
(二)开展形式多样有效的慈善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多做慈善事业,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慈善氛围。
1、为使我市唇腭裂患者得到矫治,提高我市在全省的知名度,市慈善总会筹备组积极努力、多方协调并参与由国际出资、中华慈善总会实施的“微笑列车”项目,为我市争取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中华慈善总会在豫南所设的唇腭裂矫治定点医院。
2、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市的慈善事业。
(1)10月份,应我市老年公寓、市儿童福利院邀请,苏格兰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投资考察团一行7人,来我市考察我市的社会养老工作和老年公寓建设工作,并就两国的养老福利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介绍了苏格兰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设施和技术,给我市老年公寓的建设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并与市民政局签订共同投资建设老年公寓的合作意向书。这次访问活动,为我市的养老福利事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