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要求
㈠ 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
1、深入发动。一是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培训。各单位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今后培训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专题培训、知识竞赛,巡回演讲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让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标准,做到人人明白,照章行事。二是坚持典型引路。要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并用于指导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通过召开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观摩会、交流会、参观会、总结会等,表彰典型,鼓励先进,迅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加速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步伐。三是广造舆论,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标准化工地建设成果等形式,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形成业内开拓进取、社会广泛关注、新闻媒体报道的强势氛围,促进“标准化生产、人本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理念化创新”的发展态势,确保标准化工地建设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同时,印发活动简报、在建设信息网开办专栏,动态报道安全质量标转化工作的进展、做法和经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平台。
2、创新手段。一是推行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从明年开始,在全市建筑工地推行“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将日常监管的危险源、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监理、队伍管理等各类要素,真实、完整地记录到信息系统中,并通过分析、总结,准确把握施工现场的规律,持续改进现场管理,进而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二是要大力推广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新建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的施工现场都要配备摄像监控系统,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试点的基础上,实现施工现场监控系统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监管系统的链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通过创新手段,彻底扭转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错误重复发生的粗放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方式转变。三是改善职工的作业和生活环境。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转化为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落实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过程,体现在对全体职工的生产作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上,让职工切身感受到标准化工地带来的变化和实惠,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建活动中。
3、突出重点。一是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建筑施工现场各责任主体和管理人员必须彻底扭转重工程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安全的错误意识和做法,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着力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的决策能力,积极应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并加大对现场管理的投入;项目具体管理人员要着力提高执行能力,把科学管理具体落实到工地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和每个岗位。二是不断提高班组长等业务骨干的作业能力。企业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特别是班组长等业务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同时,要强化现场监督,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标准要求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和现象,促使标准深入到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各个部位,把标准转化为全体人员的工作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