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推进网上协同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国家、省要求,制定电子印章管理办法,改进公文处理方式,完善公文办理制度,尽快实现州、县市跨地区、跨部门无纸化办公。同时加快部门内部局域网和无纸化办公系统建设,实现州、县市两级党政机关主要办公业务和内部事务管理数字化、网络化。重点业务部门要加强系统功能建设,创新工作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应用服务水平。加强部门间协同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梳理工作,依托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为降低信息采集成本,实现协同办公,发挥电子政务综合效益创造条件。
5、推进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保障发展的要求,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为主要内容,建设我州网络安全体系;统一规划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州级灾难备份中心。加强网络保密技术检查、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政务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况,保障关键网络和重要应用的安全。
6、加快数据库建设,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配合省建设五大基础数据库;按照省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建设我州的主题数据库(如就业数据库、低保数据库等);各业务数据库(除省统一要求并建设的之外)由州统一标准并建设。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有序采集、更新和应用,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在同级政府各部门间的横向交换、共享和公开,以及政务信息资源的纵向传输,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的信息需求。
7、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配合完成省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的15个应用系统在我州的建设;在省的统一规划下完成省要求我州建设的具有市州、县共性的应用系统(如协同办公系统、行政服务大厅在线系统等);围绕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需要,建设具有我州特色的业务应用系统。逐步将部分“金”字工程整合到电子政务平台上来。重点建设四大业务系统。一是建成社会管理系统。整合充实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监控、环境保护、市政管理、社会治安、应急指挥、安全生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民政事务等电子政务管理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二是建设市场监管系统。围绕财政、金融、税收、工商、建筑、审计、质监、检验检疫、国资监管、食品药品等关键业务,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电子系统,改善市场信用环境。三是建成经济运行子信息系统。满足各级领导经济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需要,建立健全发展改革、统计、财政、金融、投资、税收、经贸、科技、规划、建设、房地产、交通、物流、商务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推动相关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全面跟踪、监管,提高国民经济监测、预警水平,增强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建成行政效能监察系统。利用电子信息手段,畅通党政机关民意沟通渠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评议、投诉,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府采购、信访处理等政府主要行政办公业务,全面实施行政效能监督。建立人大、政协和公众监督系统。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政协建议提案、政府重要工作等落实情况的实时监督。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