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金融保险、现代通信、现代物流、现代传媒、电子商务、知识服务、现代会展和电子政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所需要的网络软件及应用支撑软件、计算平台,发展通用软件、支撑软件,对网络通信、动漫产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产业信息服务系统以及数字处理与制作技术进行攻关,切实提升现代服务业。
--城市建设。重点研究应用供水、排水、电力、供热、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管理系统;普及推广建筑业新技术和信息技术,落实以"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的节能50%标准的绿色住宅建筑和65%标准的公共建筑;研究与引进智能交通系统、公交无线电路签标、冷启动设备和GPI卫星定位系统,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可持续发展。重点进行海林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研究,按照联合国人居署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签署的工作协议,实施"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能力,以及管理自然资源和控制环境危害能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良好格局。
--环境保护。重点研究推广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流域水质污染、土地污染等综合防治技术,工业成套环境污染防治设备制造技术,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环境气象监测技术,加快生态市建设,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口健康。重点研究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与地方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重大疫情、灾害快速救治技术,老年病防治及老年健康保健技术、药物和诊断技术,中医诊疗技术,计划生育技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教育事业。加强实施素质教育研究,解决好培养人的问题,以"双德工程"的实施为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科研兴教战略,发展远程教育,依靠科研提升办学水平。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公共安全。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处置、食品检疫、监督和监测、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流行病传播防控与应对、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生物安全保障等技术的研究,增强应急救护综合能力,为营造安全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三、"十一五"期间重点任务
(一)优先发展的四大核心领域。
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应用技术的开发利用为重点,立足产业现状,顺应发展趋势,优先发展四大核心领域,重点研究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撑产业结构升级。
1.电子信息领域。
--电子制造。以承接上海电子产品转移扩散为契机,以康佳公司、OTC公司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开发数字化彩电、绿色环保节能冰箱、数字焊机、新型电子原器件等信息设备产品,水利电子系列产品,便携式心脏起搏器、智能介入式电子治疗仪等医疗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产品,汽车空调伺服系统、汽车超声倒车雷达、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
--软件开发。以牡丹江市信息软件园为载体,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教育信息化、科技信息平台等一批信息化应用工程和软件重点领域,组织实施软件产业化示范项目,重点开发通用软件和支撑软件,促其尽快形成产业。
--信息化工程。建立完善的MIS(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及交通运输调度、能源调配等系统,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水平,以及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推进农业信息"村村通"工程、农业"专家系统"进村示范工程、农村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工程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农村信息网建设。研究动画智能支撑系统、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上银行等相关社会领域信息化技术,并开发相关领域的技术和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