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环境
(一)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处于复苏、增长阶段,国际市场需求增大,但国际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发达国家不断在全球范围整合产业资源,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带动下,世界制造业中心不断东移,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投资建厂的趋势还会延续。但是,在国际区域合作加强的同时,“十一五”期间我国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消费类电子产品和一些资本密集型如钢铁等继续面对反倾销诉讼等压力,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将以人权和环保要求设置技术壁垒等新形式出现。
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但战略性资源储量和环境容量的不足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制约。我国“十一五”年均经济增长目标为7.5%,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潜力依然巨大。特别是随着国家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占人口总数70%以上的农村消费市场正在启动,将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增添巨大的动力。我国政府投资会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投资领域的进一步放开,将激活民间投资,再加上外商对在中国投资的长期看好,将推动民间投资的较快增长。中国随着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日益显现,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并将在东亚产业分工中居于枢纽地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使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明显下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也将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增添活力。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我国的经济增长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约束,资源进口的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加重,会加大经济增长的成本。人口的老龄化也将影响到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高成本时代已提前到来。
从长三角看,竞争与合作是主流。但也不能忽视产业结构的雷同化和低水平重复。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带创造了全国40%的GDP,其中,长三角地区比重为22.4%。“十五”期间,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开始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随着区域内交流层面的升级和部门合作的全面展开,区域内三省市战略方针开始出现重大调整,协调机制也相应建立。随着人才、文化、信息等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区域内部政策与制度走向统一协调,生产要素实现无障碍流动,长三角内部产业整合正在向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方向迈进。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只有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展开差别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产业结构演进态势
就全国经济结构而言,低水平扩能将被结构高度化所代替,以新型工业化和重工业化为导向的投资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南通独具潜力的沿海港口条件,决定了南通重化工业发展有很大空间。在前期已做工作的基础上,抓住全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机遇,南通的重化工业将在“十一五”迈开新的步伐。充分释放石油化工、船舶制造等“重量级产业”的增长潜力,通过抓好如东洋口港石化基地和中远川崎造船基地等几个特大型项目,加速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在着力发展重化工业的同时,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提高基础机械的数控化率,发展机电一体化装备;在轻工、纺织行业大力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以此为手段,不断巩固发展纺织、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使之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继续将电子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加以积极推进,加速计算机软硬件、电信、集成电路等基础行业的发展,促进多媒体信息传输软硬件系统、信息传输网络的产业化进程。
(三)跨越发展有利条件
南通“十一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自身有诸多优势。
1.独特的区位优势。南通市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水陆相接。便捷的交通环境,可使南通直接接受国际大都市辐射,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南通基本形成以南通港群为前沿的水、陆、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苏通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将于2008年前建成通车,南通将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
2.丰富的港口资源。南通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长江第二大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千吨以上码头72座,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29座。启东吕四、如东洋口两个沿海港区均可建10~20万吨级、5~10万吨级深水泊位,港口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
3.充足的要素供给。南通淡水资源丰富,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管网已规划向南通延伸,大型进口天然液化气接收站项目正在筹建,电力基础设施和电网建设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起点。全市土地供应相对比较宽松。拥有海涂、江滩等大量待开发土地资源,为制造业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空间。
4.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南通基础教育及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劳动力素质较高。以南通大学为首的各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一批重点企业集聚了大量高级科技人才。南通的职业教育也非常发达,加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回家乡创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和劳力资源。
5.经济国际化基础扎实。南通经济特别是工业“两头在外”,经济外向度较高。2005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85.2亿美元,其中出口57.9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达48%。这就为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