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4.7%和29.5%。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5.生产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生产服务业实现总量倍增、结构优化、功能完善,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提供有力支撑。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比例明显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二、强化产业发展引导
(一)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船舶、机械、金属制品三大先进装备制造业。船舶工业围绕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级船舶产业基地的目标定位,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坚持外资内资并举,推广应用先进的船舶造修技术和管理模式。设计制造超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汽车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开发海上钻井平台和抢险、测量等特种船舶和豪华型游船,提高船用柴油机、大型船用铸锻件、锅炉等配套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水平。机械工业重点是加快发展精密高速数控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港口机械、农业机械、电力能源装备、输变电设备及节能环保机械,培育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配套件和机电一体化装备,重点建设风力发电机组、汽车零部件等生产基地,提升改造基础机械、零部件等领域的企业,使全市机械工业重振雄风。金属制品工业要加快研制开发特种集装箱、罐式箱、移动式储罐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开发生产汽车、通信、船舶和桥梁专用钢丝、特种钢绳和钢帘线等高档金属制品,提高有色金属深加工制品的档次和水平。
(二)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四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和产品,集成电路设计、生产(流片)、封装、测试和配套材料产业链;光传输、光接入、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产品群;数字化视听产品,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突出抓好集成电路生产基地、多媒体光盘工业园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加快软件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开发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秸杆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等各种自然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优化能源结构,把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材料、优质无机增强材料、新型合成纤维材料、功能性金属材料、新型磁性材料、新型包装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加快建设微电子和电子元器件材料、高分子材料、纺织新材料、新型精细化工材料和高性能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新医药产业重点研制开发中成药新品和生物技术药品,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保健药品,加强对传统名优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积极发展控释药制剂、靶向制剂、微丸、微囊等医药新剂型,并扩大规模,形成原料药和制剂“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