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食品安全标准认证体系建设
1.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质量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强制性标准。加快我市农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及实用标准化丛书的编写。加强标准实施的部门协调工作,开展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加快推行农产品和食品商品条码制度。推行初级农产品和加工食品上市前实行佩戴耳标、脚环、内外包装标注等形式,注识统一的商品条码,做到上市商品来源可追溯。
2.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程序。推动企业申请国内外有关食品质量安全和管理方面的认证。鼓励企业创立名优农产品和食品品牌,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建名牌产品,加强商标、地理标志和专利的注册登记、保护,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强认证咨询、培训机构的建设,培养认证认可专业人才,普及认证知识。
(四)推进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建设
1.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重点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重点建设6个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市动物防疫监督所,使其检测水平和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水产品病害防治中心和市、区水生动物防疫站的建设。二是充实、发展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发展政府、高校、科研单位、社会中介和企业内设检测机构。全面建立企业自检制度,督促种植(养殖)基地、大中型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企业建立内部检测机构。逐步建立以中心实验室为依托,以产地定点检测为基础,以快速检测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实施对市场食品安全的监测。三是做好科技开发和应用工作。重点是加快发展快速、便携、准确度高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开发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的农药、兽药、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等检测技术和相关设备,抓好食品中汞、铅、铜、砷等重金属及甲醛、抗生素、违禁药物的残留和注水肉、病害肉等项目的快速低成本检测仪器和检测技术的研发工作。
2.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和完善全市食品污染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提高和完善6 大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即农产品安全监测评估与预警网络、动物疫情监测诊断网络、水生动物疫病疫情监测诊断和水产品安全监测评估与预警网络、食品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分析网络、食品污染物安全监测评估与预警网络、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网络。加强农作物、果茶蔬菜病虫测报工作。开展对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工作。二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加强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增加监测品种,扩大监测范围,完善监测手段和评价方法,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加强监管部门间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库。三是制定出台《 厦门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处理体系,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建立统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网络。四是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有关规定,明确各职能部门对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分工。建立“厦门市食品安全网”,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流和管理,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