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7年度工作目标与要求
2007年,要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大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支持力度,将其打造成市级生态开发区,并在此基础上,推荐其成为省级生态开发区(工业园区)。通过进一步培育,力争有1-2个率先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开发区(工业园区)。同时,对列入省、市重点监控的萧山南阳工业园区、富阳造纸工业园区、建德化工工业园区和桐庐钟山石材工业功能区等4个工业功能区,年内完成重点监控区的“摘帽”任务。
各开发区(工业园区)要结合自身性质和产业特点,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以下方面加强建设与改造:
(一)科学编制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以及实施计划。各开发区(工业园区)要根据省、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组织编制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以及实施计划。规划要符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并与环保、土地、城建等专项规划相衔接;明确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的鼓励类、限制(禁止)类和淘汰类产业目录,以及区域内现有企业的改造目录。同时,要制订具体的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国家级与省级开发区要力争在2007年完成规划编制,经市发改委和市环保局初审,报省发改委、省环保局及相关部门联合审核后予以审批。
(二)加强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集中供热、供气,限期淘汰关闭10吨以下的小锅炉,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和废弃物的统一处理,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
(三)建立“生产--消费--再利用”的产业循环体系。按照生态产业链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布局产业上下游项目及关联项目,通过“补链”工程,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
(四)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大力推广和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努力构建较为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
(五)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研究并制定区内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开展区域内规划环境评价,积极开展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治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严格把好企业和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与项目。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推进清洁生产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