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
--加强各级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鼓励多渠道投资兴办职业教育。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建立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开展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
--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和完善面向市民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大学、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加强针对老龄人口的科普教育宣传,老年大学开设科普课程,加强老年人活动中心、星光之家等老年服务设施的科普功能。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的重要内容。各级机关的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应把包括科技教育在内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考核指标中。
--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与培训。各级组织、宣传、科技、人事等部门分层次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列入培训计划。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校)和干部学院(校)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各区市每年举办两次面向领导干部的高新技术讲座。组织公务员参与我市组织的各类科普活动。编辑出版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读物。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各级政府网站开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栏目和节目。
--强化机关文化科技建设,提高机关整体文化科技素质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机关,增强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推进政府绿色消费,建立资源节约体系,创建机关品牌。
三、实施四项基础工程,增加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轮训和城镇科学教育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实施城乡科学教育教师互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国家要求,在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