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泰州市政府关于印发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2.新农村建设

  深入实施农村新“5+1”实事,启动“全面小康村建设工程。(市农工办)

  实施“221”扶贫工程,继续扶持经济薄弱乡镇,重点向薄弱村和贫困户倾斜。(市农工办)

  落实对农村困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农村地区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D市教育局、农委、劳保局)

  完善农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100%。(市交通局)

  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市卫生局)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18个、生态村40个。(D市环保局、建设局、水利局)

  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推广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市文化局)

  推进城镇服务网点向农村延伸,发展一批质优价廉的连锁超市。(市供销社)

  改革和完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人畜共患疾病防治。(D市农委、卫生局)

  有序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市建设局)

  3.空间分类调控

  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明确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明确各类区域发展导向。(市发改委)

  加强空间分类调控,规划和调整城镇体系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跨区域调动,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市发改委)

  4.生产力布局

  实施沿江、沿靖盐路、沿兴泰线“三沿”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分工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市发改委)

  加快实施沿江开发。重点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引进重大项目30个。加强岸线资源管理与整合,提高岸线的投资强度。推进联动开发。(市发改委)

  以沿江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黄桥老区及里下河地区加快发展,实现30个经济薄弱乡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市农工办)

  5.长三角区域合作与交流

  加快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推进与长三角城市信息、规划、科技、产权、旅游、交通、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市发改委、相关部门)

  6.富民与创业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市劳保局)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市农工办)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D市发改委、劳保局、国税局、地税局)

  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证劳动者收入随经济增长而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D市民政局、劳保局)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劳动力市场和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特殊群体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D市劳保局、人事局)

  适度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努力增加更多就业岗位。(D市发改委、经贸委)

  推进就业结构高级化,鼓励商品劳务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化,技术技能型向投资创业型转化,努力实现从低收入群体向中高收入群体的过渡。(市劳保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