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降低群众就医费用。(市物价局)
4.建设文化泰州
调整文化资源配置,逐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文化中心、市图书馆新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加快实施乔园等古民居保护区修复修缮工程。办好梅兰芳艺术节、溱湖会船节等节庆活动,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各市(区)均建成省级文化先进县(市),力争2个市(区)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市)。(D市文化局、发改委)
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进体育场馆多元化经营。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力争全市体育锻炼人口比重达42%以上。(市体育局)
5.科技创新
加快建设自主创新特色基地和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以上。(市科技局)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5%以上。(市科技局)
加快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主导体系。支持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鼓励规模骨干企业在大中城市设立研发机构,到国外参股研发机构。大力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来泰设立分支机构或虚拟研发机构。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中小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一站两中心”企业180家以上,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00家。(D市科技局、人事局、经贸委、发改委)
6.人力资源开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53万人。重点抓好党政人才、职业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等五支队伍建设。实施“十百千”工程,重点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每万名职工经营管理人才1400人以上,加强高、中级技能人才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新增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1万人。(D市人事局、经贸委、科技局、劳保局、农委配合市委有关部门)
7.食品药品安全
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信用体系,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D市药监局、卫生局、质监局、工商局)
建立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农产品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建设一批“绿色放心市场”,保证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D市药监局、农委、工商局、质监局)
8.就业和社会保障
努力扩大就业,年均增加就业岗位6万个,力争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市劳保局)
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做实个人账户,探索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市劳保局)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着力构筑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市劳保局)
完善城镇职工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99%以上。(市劳保局)
以使广大农民人人享受养老待遇为目标,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开展和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D市劳保局、国土局)
9.社会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