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农业,农业利用“三资”120亿元。(市农委)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分别达200个、100个和30个。(市农委)
坚持科技兴农,实施农业科技三项更新工程,加强农村科技队伍建设,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市农委)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载体,重点打造市农业开发区、河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10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100个县(市)、乡两级农业科技示范载体。(D市农委、农业开发区)
有序流转土地承包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实施宅基地流转政策。推进农村专业经济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市农工办)
4.开放型经济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市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0亿美元。全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达25%左右。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省级经济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市外经贸局)
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力争培育3-5家年出口额超亿美元的企业集团。(市外经贸局)
自营出口额达30亿美元。(市外经贸局)
加强口岸整体功能的协调,扩大泰州口岸对外开放规模,期末外贸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市口岸委)
完善口岸查验机构功能和设施,努力建成大通关监管服务体系。(市口岸委)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力争兴办境外生产企业10-15家,新签外经合同额10亿美元。(市外经贸局)
(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
1.公共财政
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持续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创新投入体系,稳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市财政局)
2.公共教育
以教育公平为目标,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和协调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和强化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3年,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转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D市教育局、发改委)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建成泰州高教园区,为创建泰州大学奠定基础。(D市教育局、高教园区、发改委)
以增强技能为核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教基地和实训基地,开发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专业。年培训城镇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达10万人次。职技类学校在校生规模达9万人。(D市教育局、劳保局、发改委)
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市教育局)
3.公共卫生
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层次分明的综合性医院、特色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等各级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血液中心、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市级医院建设,兴办民营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90%。全市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均达省内中上水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75岁。(D市卫生局、发改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