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达1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180个,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0%。(D市质监局、工商局)
实施投入亿元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20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入累计1700亿元。(市经贸委)
实施投入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基本建设项目50个。(市发改委)
实施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50个。(市科技局)
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3000个以上,其中形成销售额过1000万元的1500个以上。新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500个,其中省级以上380个。(市科技局)
2.现代服务业
打造服务业“30强”规模企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市发改委)
物流业。重点建设泰州港综合物流园区和市区火车站物流、姜堰五金物流、靖江粮食物流和泰兴精细化工物流等专业物流中心,形成“一综四专”的发展格局。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下降2-3个百分点。(市发改委)
金融业。壮大现有商业银行,力争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争取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泰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大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改组成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积极创办民间信贷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放大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效应。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1500亿元,贷款余额达950亿元。(D市人行、银监局、发改委)
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境内外上市企业达10家。(市证券办)
发展科技和商务服务业。(D市科技局、发改委)
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积极构筑“一带四区”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祥泰之州,花园水城”的泰州旅游形象。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泰州创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旅游局)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规划建设“泰州软件园”。(市信息产业局)
积极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报业、广告、演艺、娱乐、动漫、创意等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产业集团,积极发展大文化产业。(市文化局配合市委有关部门落实)
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8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43平方米。(市建设局)
加快中心城市商贸业发展,把泰州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壮大现有重点市场和专业特色市场,发展和壮大六大产品交易市场,培育做大海陵城区东部市场群,规划新建一批大型产品交易市场。加快发展社区商业和居民服务业。(D市发改委、经贸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0亿元。(市发改委)
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力争形成产值100亿元左右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3家、建筑业施工产值超100亿元的市(区)2个。力争获得鲁班奖等国优工程奖5项。(市建设局)
3.现代农业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市农委)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壮大优质小麦、优质水稻等优势特色产业。(市农委)
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努力形成龙头企业集群。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家、过亿元的达50家,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100万亩。(市发改委)
重点培育壮大“30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带动农户40%以上。(市农工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