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通知

  (一)发展方向
  保护好现有草原植被,加大草原“三化”治理力度,恢复草原植被,有效遏制草原破坏和退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效绿色畜牧业,逐步推进畜禽养殖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饲料生产供应配方化、精细化、无害化,畜禽产品多样化、安全高品质,饲草及秸秆利用高效化、产业化,实现由粗放型草地牧业向集约型生态畜牧业的转变,将草业和畜牧业培育成大庆市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发展成以绿色草、畜产品为主的优势产业。
  (二)发展重点
  加强嫩江沙地治理。抓好“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基本草原的保护和建设,保护风沙干旱区现有的林草植被,建立完善的乔、灌、草植被复合防护体系。
  加强土壤盐渍化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封区育草、种植耐盐碱牧草、完善水利设施等方法,保护和恢复盐碱草地植被,改善土壤理化状况。
  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青贮饲料优良豆科牧草及其它高产饲料的种植,确立粮草轮、间作制度,实现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有机结合。
  大力发展草业经济。保护与改良天然草地,发展人工草地。加大秸秆利用力度,发展优质饲草料生产及加工业。
  健全畜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畜禽产品深加工业,加强畜禽易感疫病监测和防治。
  (三)基地建设
  以市区、林甸县、杜蒙县为重点,实施良种工程、防疫工程、青贮工程、饲草工程,建设绿色乳品生产基地。
  以市区、肇源县、肇州县为重点,建立羊草、星星草、紫花苜蓿、草木樨等优良牧草种子生产基地。
  以肇州县为重点,建设高赖氨酸、高脂肪玉米、优质青贮饲料生产基地。
  以杜蒙县、林甸县为重点,建立奶牛生产基地。
  以杜蒙县、林甸县、肇州县、大同区为重点,建立肉牛生产基地。
  以杜蒙县、林甸县为重点,建立肉羊生产基地。
  以肇源县、肇州县、大同区为重点,建立大鹅生产基地。
  以肇州县、林甸县、大同区为重点,建立本地鸡生产基地。
  以市区为重点,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杜蒙县养殖户,建设优质绿色肉制品生产基地。
  四、生态林、特业
  (一)发展方向
  按照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以森林培育业为基础,以林业多样性资源开发为依托,以科技手段为先导,以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为牵动,尽快形成布局合理、规模较大、效益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以林养林、以林促林的良性循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
  (二)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选择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土地,采取基地化、专业化、定向培育、集约经营的方式,以较少的土地和较短的周期,定向培育具有适度规模的以工业原料林为主的用材林。
  大力发展经济林。以发展寒地经济林和保护地经济林为主。寒地经济林品种,苹果类以寒富系列、金红、K9等为主,李杏类以绥李3号、九台晚李等品种为主,同时大力发展山杏和沙棘;保护地经济林品种,以油桃、梨、大樱桃、葡萄等名、特、优、新品种为主。另外,按照产、加、销“一条龙”要求,规划好果品加工企业和市场营销工作,把经济林产业做强做大。
  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以建设功能齐全、品种多样、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苗圃为重点,建成以市中心苗圃及12处骨干苗圃为主,以群众育苗为辅的育苗产业体系,引进和培育符合苗木市场需要的名、特、新、优品种,不断壮大育苗基地,扩大市场规模,同时注重苗木大市场的培育和苗木中介组织的发展,力争使大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苗木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林药种植。利用大面积的幼林地进行中草药种植,品种以防风、龙胆、板蓝根、桔梗、黄芪、红花等为主。保护和利用好野生药材资源,搞好野生品种和外来品种的引种栽培,建立中成药加工企业,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三)基地建设
  以杜蒙县、肇州县、肇源县、大同区为重点,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
  以肇源县、大同区为重点,建设经济林基地。
  以市中心苗圃和各县、区的12个骨干苗圃为重点,带动全市群众育苗,建设林木种苗培育基地。
  以杜蒙县、林甸县、肇源县、大同区为重点,建设林药种植基地。
  五、生态渔业
  (一)发展方向
  以市场为导向,以水域综合开发、高效合理利用为中心,不断优化渔业结构,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积极引进和繁育地方名、特、优新品种,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生态渔业。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和先进技术,防治水域污染,加强鱼病防治、饲料开发、渔政管理,不断提高水产品产量和品质,提供安全水环境和水产品。
  (二)发展重点
  加强渔政管理。保护鱼类资源,严禁过度捕鱼。
  治理水域环境。加强水域监测,综合治理水域污染。
  实施科教兴渔。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生态渔业。
  (三)基地建设
  以连环湖为重点,建立湖泊水库渔业基地。
  以市区、肇源县、杜蒙县为重点,建立池塘网箱养殖、稻田生态养殖渔业基地。
  以林甸县为重点,建立温泉养殖渔业基地。
  以市区为重点,建立名、特、优、新品种繁育基地。
  六、资源水利产业
  (一)发展方向
  坚持开源节流、保护利用并举,调整水资源配置结构,建立节约型用水模式,通过引水、活水、蓄水、净水、节水等手段,实现地表、地下联合调度。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水利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由工程水利、福利水利向经营水利、水利产业的根本转变。
  (二)发展重点
  建立水资源安全体系。加强水环境监测与水资源管理,确保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
  加大对市区湖泡的综合整治力度。搞好地表水综合治理规划,控制污染源,分期分批治理湖泡水环境。
  实施节水工程,建立节水社会。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工艺和技术,增加工业污水回收使用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同时,保障生态用水。
  开发水利产业。以水为载体发展公共服务业、水运、水产养殖、水环境预测预报、污染防治服务、相关技术设备开发等。
  (三)基地建设
  重点实施松嫩两江江岸堤防,中南引综合开发工程,南引水库、东升水库、牛毛沟水库、八一水库等水利工程的消险加固,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重点对黎明湖、三永湖、万宝湖、碧绿湖等市区内主要湖泡,通过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城市污水节流处理、回流、泡沼连通、水系改造和引入清洁水等手段,治理水域污染,实现“水清、岸绿、流动、局部通航”。
  大力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建立和完善的石油、石化工业污水的回收利用体系,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通过对水源地、湿地的保护,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质量,改善农村人畜饮水条件,保证生态用水。重点是保护好大龙虎泡、大庆水库等水源地。通过协调松辽委、省水利厅等相关部门,保障扎龙等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用水,增强湿地涵养水源、自然净化的生态功能。
  扩建东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西城区污水处理厂,在主城区上游的庆新村(采油六厂)、拥军村(采油三厂)和王家围子分别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削减黎明河上游污水中的污染物。经处理的污水作为替代新水源用于绿化用水、工业循环冷却水和油田注水。
  七、生态旅游业
  (一)发展方向
  以石油工业旅游、石油开发回顾、大庆精神展示、油田和现代城市观光为主线,以湿地生态旅游和民俗风情游为补充,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游览功能、科研功能、公众环境教育功能,努力把大庆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油田与城市景观旅游和湿地生态旅游胜地(简称大庆双“SHI”之旅)。
  (二)发展重点
  景观建设与旅游环境优化并重。突出石油/湿地双“SHI”之旅的开发形象,确保一切旅游活动不破坏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不存在资源安全隐患,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求。
  提高旅游项目的科教含量。将基础设施最大限度的融入旅游产品,突出纪念馆、综合公园、油田建设等与油区景观的结合,游乐健身设施、服务设施等与旅游产品的结合,提高科教在旅游中地位与作用。
  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建立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学研究、科普考察于一体的全方位的旅游地网络(线路)。注重旅游与调查、科研相互穿插。
  (三)基地建设
  建设油田和城市生态旅游基地。主要以大庆市让胡路区、萨尔图区和龙凤区为核心,向外作零星辐射。包括石油开发纪念地、石油矿厂景观等10个旅游点,主体工程为油田科技博物馆、铁人纪念馆、松基三井纪念地、儿童公园、花卉公园和炼油厂、化工厂等石油矿厂等。其它包括林甸地热生态组合园、大庆体育场、大庆石油化工总厂模型室、极乐庵、净觉寺、世纪大道、时代广场、铁人广场、大庆草原蒙古式赛马场。通过油田和城市旅游基地建设追踪大庆石油开发历史,展示石油开发成就、油城人文景观和大庆精神,传播石油化工科技知识。
  建设大庆湿地生态旅游基地。北起林甸县的西北部,向西南到杜蒙县的西部和西南部,转到肇源县的东西两侧,即乌裕尔河和双阳河在大庆市的尾闾滞留区和嫩江、松花江的部分江岸地带,基本上处在油田与城市景观生态旅游组合区的外围。主体系列为大庆湿地游客中心和狐狸芯湿地水禽观光站、连环湖游览区、民意古文化景园、莲花湖野趣田园等1个旅游中心和6个旅游点构成。其它包括黎明湖公园、万宝湖公园、三友湖公园、碧绿湖公园、明湖水上乐园,以及相继建成的采油四厂绿化基地、城市森林、政西园等生态园区,形成“以点带面”、“个性开发”、“网络支撑”的湿地生态旅游建设格局。
  八、环保设施产业
  (一)发展方向
  以环保设施龙头企业为依托,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OT)市场运营机制,不断开发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拓宽环保服务领域,进一步优化环保企业组织结构,实现环保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