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通知

  大庆市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是河漫滩沼泽湿地、湖泊及周边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等湿地类型。全市现有湿地面积56.4万公顷,其中芦苇沼泽11.9万公顷,其它类型湿地44.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肇源、杜蒙、林甸和市区。湿地中湖泡数量很大,面积在万亩以上的湖泡有46个,面积为24万公顷。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57%的面积位于大庆市。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526种,鸟类26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5种,世界上15种鹤中,扎龙就有6种。湿地植被以芦苇群落为主,同时还包括苔草沼泽、水生植被等类型。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在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蓄洪防灾、净化水质、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及物种基因库。
  西北部湿地及其生态功能构建区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它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与管护能力建设。在现有保存完好的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尤其是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大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力度,严禁人为干扰与大型建设工程对湿地的破坏。建立湖泊重要渔业生态功能保护区,改善生态环境,加大洪泛区、湿地开荒等形成的耕地退耕还湿力度,保证湿地生态用水,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态安全。
  六、主城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区
  大庆市市区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是大庆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对外形象的窗口。
  主城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区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加快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强化污染防治。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加大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努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噪声和社会噪声污染。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围绕主城区、人口稠密区及城市与化工区之间,建设城市森林、园林和绿色屏障,保障居民居住区的生态安全。实施主城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公共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建设力度,加快生态园建设步伐,增加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设绿色社区和生态住宅,推进老居住区环境改造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第八章 生态市重点产业规划

  一、生态农业
  (一)发展方向
  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严密的组织实施和农民的积极参与,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增产、增收、增效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协调农业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关系,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重点
  建设和逐步完善生态农业试点区、县、乡、村网络体系建设。通过典型示范,探讨适合地域条件的生态农业理论和模式,积累经验,辐射带动全市生态农业的深入发展。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工程。严格控制农业“三废”污染, 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有机复合肥料,控制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防止农作物污染,实现农业安全生产,保障食品安全。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推进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存环境。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采用模式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管理办法,加快适地当家品种的改良和新品种的引进,大力发展种子产业和节水灌溉农业,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质、高效的粮、豆、薯、瓜、菜名牌产品系列。
  加速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节水灌溉和旱作机械化、安全施药和高效低污染植保机械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
  促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支持粮食深加工、马铃薯深加工、杂粮深加工、果蔬深加工和草苇加工业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三)基地建设
  在五区、四县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区、县、镇、乡不同层次的生态农业试点,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以点带面、分期推进。
  以肇州县为重点,建设10万公顷饲料玉米生产基地,市玉米种子基地,玉米模式化、标准化栽培基地,五个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
  以肇源县、林甸县、杜蒙县为重点,建设4万公顷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农业清洁生产基地,节水灌溉基地,农田基本建设基地,国土综合整治基地。
  以五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绿茵公司、肇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扩大果蔬加工,扶持番茄加工、芦荟加工,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
  以林甸县等芦苇重点产区为重点,抓好芦苇和植物秸秆资源的深度加工,发展轻量涂布纸、芦苇复合板、植物粘胶纤维,建设草苇加工基地。
  二、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
  (一)发展方向
  突出地域特色和资源、环境优势,提高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科技含量和安全性、适口性、功能性,加速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进程。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促进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高档化方向发展。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依靠品牌创新和争创名牌,使大庆市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迈出国门,跻身世界知名行列。
  (二)发展重点
  建设高标准的原料基地。增加对原料基地环境管理及建设的投入,严格控制基地空气、水质、土壤等各项环境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在生产周期内不断有所改善。加大基地的基础设施管护维修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基地生产条件。促进基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鼓励基地间联合、规模化经营。
  培育重点龙头企业。采取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思路,积极扶持金锣集团、龙庆集团、吉泰集团、绿茵公司等重点企业,使之成为密切联结原料基地与农户,能够带动全市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发展的核心企业。
  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发展有机复合肥、缓释肥、微肥、菌肥,生物农药,优质绿色新品种、绿色饲料添加剂,无污染包装物等清洁安全生产资料,建设相关贮藏、保鲜、运输等基础设施,完善有关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开发和信息网络体系、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基地建设
  以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为重点,建设有机、无公害、绿色、富营养蔬菜生产基地、城郊特色瓜果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区。
  以高台子镇、太阳升镇、老山头乡、庆阳乡、祝三乡、兴隆泉乡、大青山乡、八井子乡、双榆乡为重点,建设城郊特色瓜果、蔬菜基地。
  以吉泰集团、肇源古龙和柠檬酸厂为依托,建设高果糖浆、肌醇、β-胡萝卜素,马铃薯变性淀粉、小果乳、绿豆等系列高附加值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
  以肇源县、杜蒙县为重点,建设绿色谷子基地,生产面积达到3.33万公顷。
  以肇源县、杜蒙县和林甸县为重点,建设绿色水稻基地,生产面积达到7.0万公顷。
  以肇州县、肇源县和市区为重点,建设绿色粘玉米基地,生产面积达到3.0万公顷。
  以杜蒙县、林甸县为重点,建设绿色荞麦基地,生产面积达到1.33万公顷。
  以杜蒙县、林甸县为重点,建设绿色小黄豆基地,生产面积达到2.0万公顷。
  以杜蒙县、肇源县为重点,建设绿色绿豆基地,生产面积达到2.13万公顷。
  以肇源县为重点,建设绿色葵花基地,生产面积达到1.67万公顷。
  以肇源县、大同区为重点,建设绿色花生基地,生产面积达到1.4万公顷。
  以肇源县、林甸县、大同区为重点,建设绿色胡萝卜基地,生产面积达到0.14万公顷。
  以林甸县为重点,建设绿色大葱基地,生产面积达到0.58万公顷。
  以让胡路区、龙凤区、大同区和林甸县为重点,建设绿色温室蔬菜基地,生产面积达到200 公顷。
  以肇源县为重点,建设绿色甜菜基地,生产面积达到0.67万公顷。
  以肇源县为重点,建设绿色地瓜基地,生产面积达到0.53万公顷。
  以肇州县、林甸县为重点,建设绿色秋白菜基地,生产面积达到1.01万公顷。
  以肇源县为重点,建设绿色果品基地,生产面积达到400 公顷。
  以杜蒙县、林甸县为重点,建设绿色奶牛基地,存栏数量达到3.37万头。
  以杜蒙县、林甸县为重点,建设绿色肉羊基地,存栏数量达到13万只。
  以肇源县、肇州县为重点,建设绿色大鹅基地,存栏数量达到336万只。
  以肇州县、林甸县和大同区为重点,建设绿色本地鸡基地,存栏数量达到227万只。
  以肇源县、杜蒙县为重点,建设绿色水产品基地,总产量达到4000万公斤。
  以肇源古龙贡米加工厂和杜蒙县腰新乡三米加工厂为依托,建设绿色贡米(小米)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3092.5万公斤。
  以肇源县制油厂为依托,建设绿色葵花植物油、葵花仁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1960万公斤;建设花生植物油、花生仁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850万公斤。
  以肇源县罐头食品总厂为依托,建设绿色蕃茄酱、黄瓜罐头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550万公斤。
  以大庆绿茵公司为依托,建设绿色胡萝卜汁、蔬菜果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1480万公斤。
  以肇源县米粉厂、杜蒙县制米厂为依托,建设绿色大米加工基地,加工产量2175万公斤。
  以杜蒙县、让胡路区为重点,建设绿色乳制品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505万公斤。
  以肇源县为重点,建设绿色大鹅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100万公斤。
  以肇源县制糖厂为依托,建设绿色棉白糖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800万公斤。
  以肇源县为重点,建设绿色地瓜产品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
  以杜蒙县为重点,建设绿色牛肉串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0.75万公斤。
  以杜蒙县为重点,建设绿色荞麦挂面加工基地,加工产量达到33.2万公斤。
  三、生态草、牧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