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关注民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意见
(扬发〔2007〕1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新城西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人民团体,驻扬各单位:
为坚持把关注民生、纾解民困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继续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市委、市政府提出如下意见。
2007年全市关注民生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为目标,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建立利益分配协调机制,让发展成果由全市人民共享,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促进就业再就业
1、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外来劳动力就业指导和服务。全市全年采集就业岗位8.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净增就业3万人,推荐就业3.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5万人;市区新增就业2.3万人,净增就业1.8万人,推荐就业1.6万人,其中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
2、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工作。帮助“4050”人员和特困家庭新增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再就业总量不少于0.35万人,其中市区“4050”人员再就业0.1万人,全市65%以上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3、广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券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经培训的农村劳动力30%以上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做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帮扶工作。全年培训技术工人3万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5万人次。
4、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布局,今年建成覆盖全市街道社区和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发挥12333咨询服务系统作用,以“镇镇通”为抓手,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维权服务延伸到社区、乡镇。努力取消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差别政策,对城乡劳动者实行公平待遇。健全劳动用工管理机制,在各类企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二、完善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医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