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安全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安全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把安全生产摆在与人口、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和强化安全生产规划和实施体系,把安全生产规划、重要指标和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
安全生产法治工作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提高执法效果,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严格执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和复议工作。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证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履行综合监管职责,经贸(电力管理、国防科技)、公安、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农林、建设、邮政、信息产业、旅游、质监、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业或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监察机关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实施监察,加大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查处和行政责任追究力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
(四)增强监管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人员、设施、装备、经费等到位,提高安全生产监督执法水平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
(五)加大安全投入
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以及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装备设施等。各级政府对重点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给予鼓励和扶持政策。建立企业、政府、社会共同投入的机制,提高企业和全社会本质安全水平。
(六)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的研究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科技的投入力度,设立市安全生产技术改造贴息资金和专家组活动经费,并纳入市财政预算经常性支出科目之中。制定安全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发展先进、经济、节能、高效的安全技术、材料、工艺和装备。加强安全生产科技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奉献、求实、创新、协作”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建立市安全生产专家人才库,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学术研讨、法律法规、技术与管理咨询等方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