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信政[2007]1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

  《信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信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继续又快又好发展,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586.3亿元,增长13.6%。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亿斤大关,达到102亿斤,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6亿元,增长23.1%,实现利润16.1亿元,增长104.6%。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一般预算收入16.26亿元,增长21%。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第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9.8%、15.9%和14.2%,二、三产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新增茶园面积15万亩,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80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八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0.1%。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2.3亿元,增长37.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7.2亿元,增长40.7%。大广高速信阳段项目进展顺利,沪陕高速信阳至南阳段建成通车。息县关店防洪工程、临淮岗淹没影响区处理工程已完工。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29.3%,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八个县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其中3个县区增幅在50%以上。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达到3个。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造300公里县乡公路,新建“村村通”道路2688公里,解决了1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2.1万户,广播电视“村村通”进展顺利。特色经济不断增强。劳务经济持续发展,培训城乡劳动力22.9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214.1万人,劳务收入达155.8亿元。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69.6万人,增长30%,旅游收入8.7亿元,增长44%。物流经济初具规模,共培育现代物流企业380多家。生态效益逐渐显现,全年共有1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省级认证,黄柏山成功申报国家森林公园。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县乡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农村信用社改革扎实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出口完成4510万美元,增长36.3%;实际利用外资4583万美元,增长35.6%。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基金的参保人数和基金征收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759元和3153元,增长14.4%和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8亿元,增长15.0%。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0%。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全面推进,全市安排科技三项经费2247万元,共承担国家、省级科技项目77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财政用于教育支出达16.8亿元,增长24.4%。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85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80.7万人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改造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