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花卉苗木业发展规划》、《池州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规划》、《池州市竹业发展规划》、《池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二、市场预测与发展优势

  (一)市场预测

  食用菌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短、平、快致富产业项目,大量的林业产品剩余物和农副产品均是栽培食用菌的原材料。每立方米林木生产食用菌比原木要提高5倍以上的经济产值。同时,食用菌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随着消费结构的优化,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年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

  (二)发展优势

  我市发展食用菌的优势有:一是光、热、水条件优越,野生食用菌品种资源丰富,有着较长的栽培历史和较为丰富的培育经验;二是食用菌原料富丰。近年来随着树种结构的优化,阔叶树栽培比例大幅增加,尤其是农村新型能源的普及,进一步减轻了对薪材的依赖,可供使用的主要原料资源相当丰富;三是有一定的技术支撑。东至县研制的食用菌代料加工技术,已在东至县区域内大面积推广普及,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定程度上为食用菌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食用菌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我市目前发展实际,可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主就地转化。总之,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原料、加工、劳动力、技术上均有明显优势,同时,发展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品种开发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

  三、食用菌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稳步推进生产规模,大力推广新型代料栽培模式和优质高效品种发展(限制椴木培植),依靠科技,强化管理,争创名牌,壮大龙头,以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供、销,贸、工、林产业化经营格局,力争“十一五”期间建成一批食用菌经济强镇,使全市食用菌产量和效益实现翻一番目标。

  (二)发展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食用菌生产和林业生产的关系,推进生态菌业发展。鼓励利用林木“三剩物”和木材资源循环利用发展代料木腐菌生产,鼓励利用棉籽壳、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发展草腐菌生产,鼓励建立食用原料林基地。

  2、名牌带动原则。鼓励食用菌龙头企业,争创名牌,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产品生产,以高质量绿色食用菌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我市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3、科技兴菌原则。食用菌生产要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重点推广绿色食用菌生产、代料菌基资源开发、名特优新品种栽培、废料综合利用、产品保鲜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同时,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引进开发、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努力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

  (一)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食用菌生产总规模稳步提高到1.5亿棒,鲜品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名优品种占总规模的30%以上;建成带动能力强,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千万元以上企业(大户)3家以上。其中东至县发展到1亿棒;贵池区发展到3000万棒;青阳、石台分别发展到1000万棒和500万棒(见附表)。

  (二)建设重点

  1、生产基地建设。与我市资源分布特点相适应,在菌类生产布局上,要形成两大生产区域,建成六大基地产业片。一是木腐菌生产区域:重点在各地山区,要扩大东至官港片、葛公片、昭潭片、贵池棠溪片、青阳陵阳片、石台六都片建设规模,建成以代料黑木耳、香菇为主及珍稀菌类生产基地;二是草腐菌生产区域:在贵池乌沙及至沿江乡镇建成鸡腿菇、平菇生产基地及名优特新品种生产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