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安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实施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项目,对640名智残儿童进行系统训练,对320名智残儿童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培训。

  --在全市全面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覆盖人口500万。

  --加强贫困残疾人和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医疗救助工作,继续实施“助明、助听、助行”和贫困精神病人免费给药“三助一给”康复扶贫项目。通过加强与国内外慈善组织的合作,开展以贫困家庭聋儿、脑瘫儿、智障儿和孤独症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共享明天”专项康复救助工程,使全市残疾儿童都能得到早期康复干预。

  --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严格执行《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减少药物致聋;大力倡导婚前检查,强化优生优育措施严格控制遗传性残疾;完善新生儿筛查制度,实现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干预;推进食用加碘盐,预防因缺碘导致的智力残疾;广泛开展“爱耳日”、“爱眼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全社会科学与安全意识。

  (五)服务载体。加强服务载体建设,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能力。通过五年的努力,市、县(区)两级全部建有功能完备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残疾人培训基地、残疾人扶贫基地。依托社区资源,因地制宜地建立残疾人康复机构、残疾人庇护安养机构、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

  --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残疾人服务载体建设,各级残联要积极做好服务载体建设的调研工作,了解各类残疾人对服务载体的需求,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留有余地。

  --已经建成的综合服务设施要完善功能,切实发挥作用。未建成的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灵活的办法使工程尽快上马。

  --建设市级残疾人培训中心,计划“十一五”中期建成。县(区)可依托社会资源建立能够提供食宿的残疾人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中心)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开展多类型职业技能培训;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培训服务,形成社会培训资源与残联系统培训资源相互补充、较为完善的残疾人培训服务网络。

  --加快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市和县(区)都要建立以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以直接安置残疾人就业、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为目的的扶贫基地,每个县(区)至少新建2-3个,并且具有一定规模。扶贫基地可以采取公司加农户、残疾人参股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鼓励机制创新。鼓励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残疾人致富能手创办扶贫基地,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