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大政府对节能的支持力度。市政府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推广、高耗能行业重大节能改造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各地可结合实际加大对节能工作的支持力度。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和省节能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确保落实到位,推进企业节能。
2. 拓宽节能融资渠道。各类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3. 实行节能奖励制度。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和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六)强化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1. 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确保经费支出,强化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加强各级节约能源监测中心建设,完善职能,充实力量,配备必要的监测装备,开展政策研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技术推广、宣传培训、信息咨询、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2. 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地要高度重视能源利用统计工作,为统计部门依法行使节能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和数据发布等提供工作保障。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充实人员,完善能源统计指标和统计网络体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督促用能单位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用能计量和检测,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准确可靠。
3. 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宣传、文广新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曝光浪费能源的现象,引导合理消费,营造“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时时讲节约”的良好氛围。经贸部门要及时报道循环经济新理念、有关方针政策、节能成果和典型经验。教育部门要将节能知识纳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重视和加强对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节能教育,广泛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各级科协组织要围绕节能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强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和培训。动员全社会节能,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成为每个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