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加强交通节能管理,合理规划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建设节能型的交通运输系统。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老旧汽车、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报废更新,减少燃油消耗,降低尾气排放量。积极推广汽车等节油技术,大力发展节能运输工具。按照《常州市2007年公交优先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六大措施”建立更为快速、更为方便、服务更优的公交系统,引导市民改变出行方式,深化全民节能意识。
4. 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绿色照明等产品的应用。
5. 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更新改造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发展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以及小型沼气工程,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发电、农作物秸秆发电、沼气发电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
6. 推动机关团体节能。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意见》》(常办发〔2006〕67号)和《常州市市级机关公用设施配置标准》(常办发〔2006〕45号)的规定,配置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建立健全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统计体系,提高政府节能采购工作透明度和效能。加强公车管理,做好燃油节约工作,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加强日常管理,突出抓好节水、节电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和能耗统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
(二)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1.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和区域布局,调整部分产能过剩行业,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立足节约能源,推动经济发展。
2.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坚持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人才为支撑,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生产服务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3. 加快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树立发展与节约相统一的观念,以发展促进节约,以节约保障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施产业发展“四四三”战略和企业发展“8880”工程,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企业集群、产业集聚,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严格控制高耗能企业低水平扩张,加快淘汰小冶金、小水泥、小化工、小印染等五小企业,通过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优化,推进全市五大高耗能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